對於公眾來說,能夠親眼見證,航天員登上火星,並帶回土壤樣本,已經稱得上是件讓人無比震撼的事情。

沉浸在科技快速發展,所產生的驕傲自豪中。

但正是在這個時候,卻突然告訴他們,登上火星只是前菜。

實際要對火星環境進行改造。

面對如此大的世紀工程,其心情可想而知。

有些人甚至剛看到新聞報導時,大腦先是出現了短暫的宕機,過了數秒回過神來,這才陷入到狂喜中。

至於聯盟還宣佈,將打造第二艘星際飛船的公告,則反應平平。

很顯然。

如今大家心裡都認為,只有一艘飛船,要有些不夠用了。

不過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聯盟方面並未說清這艘飛船的用途。

若是讓大家知曉,新的飛船將會駛出太陽系,帶領人類先鋒軍前往比鄰星,只怕情緒會更加震動。畢竟對未知探索感到好奇,可是人類具有的天性。

而隨著這兩件事情被全球報道,世界主流媒體爭相轉發。

網路上針對改造火星環境話題交流。

熱度越來越高。

根據各平臺統計的資料,巔峰時期足有十多億人參與了話題討論。

所關心的內容,基本就只有三點。

什麼時候能完成改造?有機會當火星人嗎?

會直播嗎?

反倒是改造方案的危險性,幾乎沒什麼人提起。

按照大家的說法,既然是徐首席拿出的方案,還經過了模型的驗證,那有什麼地方好擔心的。

支援就完事了。

隨便點開一個相關影片評論區,都能看到類似的留言。

“臥槽,這也太效率了,剛登上火星沒多久,就要開始改造火星環境了!”

“我還以為是誰自制的文案,結果是聯盟官方賬號釋出的。”

“方案是徐首席制定的,那肯定穩了。”

“終於要啟動第二家園了嗎?”

“期待。”

“聽說要控制小行星撞擊火星,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全程直播,這可比去影院看科幻大片帶感多了。”

“恐怕咱們這代人,是看不到最後成果了。”

“還是有機會成為火星人的,看公佈的計劃內容,雖然整個改造週期較長,但中間會率先打造一座火星城。”

“還要製造第二艘星際飛船,估計是為了更好的改造火星環境。”

……

而就在網上熱鬧非凡的時候,徐源則早已回到了實驗室,並立刻著手開始安排聯盟內部後續的工作安排。

主要眼下除了改造火星,還需設計新的星際飛船。

兩個專案同時進行,難度也是大幅度提升。

好在火星環境改造方案,經過了大模型的驗證,相對會輕鬆些。

“情況你們應該都已經清楚了,接下來,我們的任務會很重。”會議室內,徐源坐在長方形會議桌主座,看向兩旁聯盟內的核心科研專家,再次提起專案內容。

話音落下。

場內眾人臉上,肉眼可見的激動起來。

可謂是躍躍欲試。

身為科研人員,自然不會因為科研任務,而畏縮不前打退堂。

相反正是追求那種,攻克某項技術難關後,所產生的精神上的滿足感。

本來為了拿出可行的火星環境改造方案,在這件事上大家可沒少付出精力,最終所幸方案透過了大模型的計算驗證。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肯定是希望,這份火星環境改造方案能夠具體實施。

這樣他們的心血才不算白費。

原本有不少人擔心,各成員國可能會因為,火星環境改造方案的週期跨度長達百年,而蒙生退意最終否定此方案的執行。

現在方案順利透過審批,還面向公眾進行了公佈。

他們肯定是高興都來不及。

於是當念頭停留在這裡,當即便聽坐在左手邊的何魯平率先開口。

“這項百年世紀工程,就由我們這些老人,給後面的新人完成一個漂亮開局。”

“如此也算是提前彌補遺憾了。”

何魯平口中所說的開局,自然就是控制小行星對火星表面進行撞擊。

主要方案是他們制定的不假,但因為專案週期時間過長的原因,他們註定沒有辦法全程參與,也不可能看到火星環境改造完成後的樣子。

但正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等完成此世紀工程的開局,哪怕見不到最終的景象,從自身而言也不留下什麼遺憾了。

同樣對火星環境改造無比興奮的伍德教授,聞言也立刻接過何魯平的話說:“目前我們已經在小行星帶搜尋了大量的小行星,相信很快就能確定合適的目標,然後就要請星際飛船的幫忙,在小行星上安裝大功率核聚變引擎了。”

“這件事我們確實應該儘早完成。”後面的其他人這時也附和起來,“我們的進度快一點,後面的人就能早一天完成對火星的改造。”

徐源將大家的話悉數聽進耳中,整個人頓時顯得輕鬆了不少。

對於何魯平和伍德教授的能力,他無疑是非常信任的。

好歹也和他們共事了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徐源對此也不再耽擱,當即將目光轉向兩人頗為鄭重的說道:“我們的火星環境改造方案,已經透過了大模型的相關驗證,接下來只需要按照方案去執行。”

“關於控制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的任務,則就交給你們負責具體執行。”

“我接下來需要花點時間,來設計全新的星際飛船。”

和征途號的定位不同,新的星際飛船是要離開太陽系前往比鄰星。

除了要保障船員們幾十年的生活安全,還需要應對宇宙中複雜多變的環境。

這就需要搭載上強大的武器系統。

畢竟哪怕是太陽系內的太空環境,都有很多地方充斥著危險性。

更不要說是完全陌生的宇宙。

另外便是飛船的航行速度問題。

儘管征途號星際飛船,使用了全新的核聚變引擎。

加上力場驅動裝置,使其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百分之一的光速,但要前往比鄰星,這個速度還是太慢點。

按照徐源心裡的理想速度,起碼也要保證飛船,能夠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光速才行。否則旅途耗費時間過長,飛船上的船員,恐怕其壽命都不足以支撐到返回地球。

何況在飛船上生活幾十年,本身就是枯燥。

誰讓現在人類文明,還尚未研究出休眠艙,讓人進入一段時間的深度睡眠。

會議室內的何魯平和伍德教授,都跟隨徐源參加了那場線上會議。

所以自然清楚關於新飛船的事情。

聽到徐源再次提起這件事,眉頭不由得微皺了起來。

頓了頓說:“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要研發出能夠前往比鄰星的飛船,還是太過吃力了。”

隨著何魯平的話音落下,周圍其他人雖沒開口,卻也忍不住面露難色。

很顯然都清楚,這個專案中的挑戰性有多大。

絲毫不誇張的講,已然超過了對火星環境的改造。

畢竟改造火星環境,聽上去是件無法完成的事,實際更多的是需要大量時間來進行。

在技術難度上,尚處於可接受的範圍。

否則建立起來的大模型,也不可能一次就透過了此火星環境改造方案。

徐源對設計全新的星際飛船,實話實說並沒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但現在也只能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嘗試研發出速度更快的引擎。

想著只要能解決飛船的飛行速度,剩下的東西就簡單了很多。

當念頭停留在這裡,他當即擺了擺手說:“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負責吧,你們接下來的任務,是要順利完成火星環境改造方案的第一步。”

何魯平和伍德教授都對自己的實力有著清楚認知。

明白在新型星際飛船的研發上,確實幫不了徐源什麼。

甚至如果貿然參與的話,說不定還會因為某些錯誤的方向思路,導致徐源被帶偏。

真出現這種情況,可就反而拖後腿了。

就當下而言,正如徐源所安排的那樣,完成火星環境改造方案的第一步,才是他們當務之急要做的事情。

想清楚這些,兩人當即現場表態。

“是徐首席,保證完成小行星撞擊火星任務。”

接下來的時間。

徐源又針對,控制小行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對何魯平和伍德教授他們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雖然在大模型的模擬計算中,控制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非常順利。

但在未知的太空中,誰知道會不會突然出現什麼特殊的變數,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所以必須要提前制定相應的方案,才能在面對突發狀況時臨危不亂,將嚴重後果提前扼殺在萌芽中。

而不得不說,徐源所講的這些,讓他們兩人都收穫良多。

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也更加有信心。

就這樣。

當會議結束之後,大家也都再次進入了忙碌緊張的工作狀態。

開始為控制小行星做準備。

至於徐源這邊,這基本上算是進入了閉關狀態。

除了吃飯休息之外,基本上都待在聯盟總部,專心尋找升級核聚變引擎的方法。

是的。

他準備先解決能讓飛船速度更快的引擎問題,然後再對飛船結構外形進行設計。

不過關於這艘飛船的名字,這早就定了下來。

由他本人命名為遠航號。

畢竟前往四光年多之外的比鄰星,對現在的人類文明來說,確實稱得上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航。

而和以往研究這些科學難題不同,如今人類已經擁有了超導量子計算機,徐源也能借助量子計算機,來計算核聚變引擎升級的方向思路。

這無疑能夠為他省去很多時間,對研發新型星際飛船有著很重要的幫助。

可以說也正是因為量子計算機的存在,徐源才比較痛快的答應了聯盟上面的方案。

不把全部希望都放在火星環境改造上,另外前往比鄰星系進行探索考察。

否則沒有超導量子計算機的話,他肯定不會同意現在就派遣飛船前往比鄰星,這對尚未研究完太陽系內的人類文明來說,確實是有些早了點。

——

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在全球民眾的關注下,全球太空探索聯盟方面關於火星環境改造專案的進度,只能用進展飛速來形容。

不但短時間內,在數量龐大的小行星帶中,選擇出了較為合適的目標。

還在征途號星際飛船的幫助下,依靠工程機器人,在小行星上安裝了核聚變發動機。

這些發動機將為小行星提供動力,使其脫離原本的執行軌道。

經過加速後靜止撞向火星表面。

而因為控制小行星撞擊火星,其目的主要是透過釋放氣體來提高火星氣壓。

所以這也就註定了,這個小行星的直徑肯定不會太小。

否則到時候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恐怕還需要選擇第二顆小行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大家的願望,聯盟方面透過討論決定,對此次控制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將會進行實時全球直播。

當這個訊息公佈出去後,可謂是瞬間引起的所有網友的沸騰。

對於曾經遭受過小行星撞擊的地球,所有人都知道這其中的恐怖,但是卻沒有辦法親眼見證,欣賞這來自宇宙中的偉力。

但現在人類文明,將依靠自身的力量,人工復刻出這個大場面。

不說其他,單是這個噱頭就足以引起大家的瘋狂。

總之說什麼都要觀看。

本來大家已經看了這麼長時間的月球基地建設,相對來說沒有之前那麼感興趣,現在有了全新的直播可以參與觀看,那自然是早早便衝進直播間等待。

為此就在小行星發動機即將啟動的當天,全球觀看直播的線上人數,再次創造了全新的紀錄。

尤其在征途號星際飛船視角的拍攝下,直播畫面中清楚顯示出,安裝在小行星上的核聚變發動機,直播間那個彈幕重新整理頻率瞬間暴漲。

“終於要開始撞擊了。”

“這麼大的小星星,還好砸的是火星。”

“不敢想,要是給地球來一下會怎樣?”

“這簡直就是縮小版的行星發動機,直接全方位吊打以前看過的所有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