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趙雲助力劉備,袁氏陰謀被當場說破!

兵貴神速,袁紹立刻召集諸侯會議,將他偽造的書信取出:

“趁著我們入京清君側的時候,邊關鮮卑、烏桓作亂,據說幽州軍民死傷慘重!”

“什麼?!!!”

公孫瓚直接一蹦而起,旋即有些不敢置信:“為何我沒有收到訊息?”

“這是我袁氏的情報網,透過飛鴿傳書得到的情報,可能你的情報有些滯後。”

袁紹展現出袁氏“財大氣粗”的一面。

東漢已經有飛鴿傳書了,但豢養不便,消耗錢糧無數,堪稱“一鴿千金”!

公孫瓚維持“白馬義從”騎兵部隊的消耗,就已經是寅吃卯糧,拆東牆補西牆,哪裡還有精力豢養信鴿。

“這些該死的夷狄,又在我大漢邊疆信馬由韁!”公孫瓚坐不住了,“既然如此,我立刻率兵回援邊關!”

“公孫太守乃老成之言,我們勤王救駕,但也不能讓夷狄侵擾我大漢邊疆!”

袁紹舉雙手贊同,袁氏的門生故吏、世家盟友們,同樣紛紛附和,公孫瓚立刻迫不及待的起身,決定率兵回援幽州。

兵貴神速,晚一點可能邊關軍民就將多死一些人。在對抗夷狄這件事情上,白馬將軍公孫瓚是說一不二!

劉備想了想後,直接追了出去。急忙喊住公孫瓚,問道:“伯圭兄,你若率兵離去,勤王救駕又該如何?”

“玄德,我麾下部隊盡皆騎兵部隊,攻城掠寨非我擅長,留在這裡也沒有太大幫助,反倒是邊關軍民,需要我率軍馳援,孰輕孰重,你能明白吧?”

公孫瓚此言有理有據,劉備雖然擔心陛下,但也只能嘆息一聲,點頭說道:

“我知道了!邊關軍民同樣重要!伯圭兄,一路北去,路上小心!”

“我沒有關係,倒是玄德……”

公孫瓚皺眉。

劉備是平原縣令,就在渤海郡下方,就算隨他離去,也沒有足夠的名義,還不如留在這裡勤王救駕。

可劉備缺兵少將,公孫瓚怕兄弟吃虧,想了想說道:“玄德缺兵少將,我送馬步兵三千給玄德坐鎮,伱可有聊得來的將士?”

“這……萬萬不可!夷狄侵擾我大漢邊關,急需兵馬馳援,反倒是關東諸侯這邊,兵多將廣,備不需要兵馬,伯圭兄留著征討夷狄即可!”

劉備推辭,公孫瓚對他很好了,他實在不好得寸進尺。

公孫瓚卻不甚在意,他說道:

“玄德,只要我坐鎮幽州,我白馬將軍公孫瓚的名頭,就足以令夷狄聞風喪膽!反倒是你,這些諸侯心懷鬼胎,為兄怕你吃虧!”

幾番推辭後,劉備推辭不過,只能說道:“多謝伯圭兄好意!”

“你我兄弟,何必言謝?”公孫瓚又問道:“玄德可有聊得來的將士?”

“嗯,伯圭兄,我與你麾下常山趙子龍聊得很投緣。”劉備想到了一名白袍小將,頓時不再矯情提出來。

“趙雲嗎?沒問題!”

公孫瓚不甚在意,又說了一些將士,旋即撥三千步騎給劉備,令劉備感激涕零,淚流滿面。

“伯圭兄,一路小心。”

“玄德不要遠送了。”

公孫瓚率軍風風火火離去,劉備站在酸棗城外,一直送了十里地,直到公孫瓚已經不見人影,依舊久久駐留,沒有離去。

這既是劉備對公孫瓚的兄弟之情,也是他不想回到諸侯會議中,那些諸侯心懷鬼胎、各有算計,其實劉備也感受出來了。

不過都是為了“勤王救駕”,劉備也不好多說什麼,既然惹不起,那就躲得起。

“玄德兄果然情深意重!”

趙雲看著劉備對公孫瓚的情義,對其大為認可和敬重。

許久後,劉備回過神來,拉著趙雲的手,深情說道:“子龍,你我一路相談甚歡,如今終於可以並肩作戰,為勤王救駕而奮鬥了!”

“可惜如今虎牢關、汜水關久攻不下,不知何時才能勤王救駕!”趙雲嘆了口氣。

旋即劉備拉著趙雲回到營地,與關羽和張飛四人商討對戰策略。

至於諸侯會議,早就被他拋之腦後了。

……

在公孫瓚和劉備離去不久,袁紹又進行了佈局,言稱青州黃巾賊席捲,渤海傳來訊息,有百姓四下逃亡,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必須控制!

這倒不是袁紹說謊,不過就是有些誇大其詞罷了。

時任青州刺史是焦和,也呼應關東諸侯討董了,就是他將青州兵馬帶走,以至於青州軍防空虛,給了黃巾賊有機可乘。

聞言後,青州官員自然會擔心家鄉。

比如北海孔融聞言後,想了想說道:

“既然如此,我立刻率兵回北海鎮壓黃巾賊,之後在回師酸棗。勤王救駕重要,但不能讓黃巾賊叨擾百姓!”

“文舉果然深明大義,我會分兵回援,你我一上一下合攻,定可以儘快剿滅黃巾賊。”

袁紹生怕別人看出他意圖,旋即補了一句:

“諸侯圍攻京師,勤王救駕,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接下來,我們可能要打一場持久戰,必須照顧好後勤,避免後院失火了!”

“盟主所言甚是。”

喬瑁等袁氏盟友,立刻附和說道:

“也幸好我們控制黃河沿線,可以依託黃河水運,不至於來回奔波耗時耗力。

且黃河支脈,淮泗水網,水路運輸四通八達,也可以令我們保障後勤,既然是持久戰,必須照顧好後方!”

“此言甚是!”

經過袁紹,及其盟友的插手,關東諸侯竟被調走大半,倒不是這些諸侯都不懂得輕重緩急,而是他們依靠黃河沿岸,背靠淮泗水系,水路運輸比較方便。

完全可以回援後方鎮壓黃巾賊後,又率軍回援酸棗。既然拖入持久戰了,那麼保證後勤糧路通暢,這確實是兵法守則之一。

袁紹這下子再無後顧之憂了!

哪怕真相大白,他也可以鎮壓這些兵馬,不至於被他們臨陣倒戈了!

當然這麼做還不夠,他必須拖住京師部隊,給他留有足夠的發展時間,以及吞併冀州的時間。

袁紹親筆書信,立刻飛鴿傳書給南匈奴右賢王於夫羅。

於夫羅是南匈奴羌渠單于之子,右賢王。

187年,東漢為了討伐鮮卑,朝廷向南匈奴調兵,於夫羅作為指揮官出兵援漢。

翌年188年,南匈奴發生政變,羌渠單于被殺,須卜骨都侯被立為單于,於夫羅其後一直留居漢地。

在漢靈帝駕崩後,於夫羅暗中受到袁氏資助,乘黃巾之亂,跟白波賊合流進犯太原、河內等地。

後喬瑁發矯詔清君側,於夫羅依附袁紹,屯兵幷州長治漳水一帶。

如果於夫羅率兵作亂,幷州上黨郡必亂,上黨毗鄰太原,這兩郡乃是幷州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附近的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都將受到影響。

並且!

上黨郡透過太行八陘,往東可進攻冀州華北平原。往南可直達河內,兵臨洛陽。

因此有“制天下命所在”的評價。

只要於夫羅率兵在上黨郡作亂,必定可以牽制京師兵馬,令出身幷州的王允等官員、呂布等將領,憂心家鄉的情況,為袁紹拖延時間。

……

袁紹為自己的後路排兵佈陣的時候,京師洛陽,侍中劉和帶著劉辯的徵糧密詔,在錦衣衛護送下,離開了洛陽。

他們透過孟津關進入河內,準備從“太行陘”進入幷州,避開關東諸侯聯軍,繞道幽州,試圖聯絡幽州牧劉虞,為京師徵調糧草。

與此同時。

尚書令盧植、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揚,單槍匹馬入京負荊請罪。

他們剛剛進城的時候,錦衣衛帶著袁隗和西涼軍諸將,總計上千顆人頭,快馬加鞭押運關東虎牢關。

關東諸侯聯軍勢力最強,兵多將廣,因此他們決定先瓦解關東諸侯聯軍的政治意圖。

當看到袁隗和西涼軍諸將的人頭後,盧植、王匡和張揚等將,大驚失色,終於確信陛下的親筆密詔所說是真的。

聯想到陛下使用的是“皇子辯”印章,而喬瑁的“矯詔”使用的是傳國玉璽和天子六璽的印章,他們瞬間駭然失色,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看來傳言所說不假,天子六璽和傳國玉璽,恐怕已經遺失了!

這也是為什麼,陛下為何不下詔昭告天下,喬瑁的詔令是“矯詔”,是偽裝的!

因為缺少傳國玉璽和天子六璽蓋章憑證,陛下的詔令是名不正言不順,完全不合法,無人信服的!

袁隗主導了這一場政變,他們都被袁氏玩弄於股掌之間,細思恐極!

盧植、王匡和張揚駭然失色之中,他們終於受到了陛下的召見,三人是真的負荊請罪,而不是裝裝樣子。

不過當劉辯看到三人這番作態後,親自上前為他們鬆綁,令三將受寵若驚,感激涕零。

“陛下,吾等大逆不道反攻京師,罪該萬死啊!”盧植泣不成聲,他一生忠君愛國,沒想到到老了受到袁氏矇騙,晚節不保。

“盧尚書不要自責,罪不在你們!”

劉辯對盧植、王匡和張揚三人表達了寬宏大量。

除了因為原歷史中,三人的表現確實當得上忠君愛國,還有因為三人的忠誠度,都是90+。

其中盧植高達95+。

對於劉辯而言,他可以忍受臣子的無能,但不能忍受臣子的不忠!

盧植、王匡和張揚受到袁氏玩弄,可謂是昏庸無能、老眼昏花。但只要他們忠君愛國,劉辯可以給他們將功補過的機會。

“多謝陛下仁德!!!”

三將感激涕零。

劉辯又安撫了三人後,於是轉入正題,嘆息一聲說道:

“袁隗實在可惡,臨死前還唆使糧商焚燒糧草,以至於京師缺糧,撐不過數日了!

“朕已經派遣特使前往各地徵調糧草,但是!

“缺少傳國玉璽和天子六璽的蓋章憑證,不知道有多少漢室忠臣們會馳援京師啊!”

盧植、王匡和張揚心中咯噔一聲,駭然色變,果然被他們猜中了,天子六璽和傳國玉璽丟失了,甚至可能就在袁氏之手。

聞言後,他們根本不敢多問!

盧植說道:

“陛下,為今之計,必須令關東、關南、關西聯軍散去,因為諸侯圍攻,也堵死了來往的商路,貿易運輸難以押運入京。

之後向周邊徵調糧草,若是地方抗拒,直接揮兵征討,違抗君命者,都是亂臣賊子!臣雖老邁,但還能戰!”

聞言,劉辯看著盧植的眼神都柔和下來了。

忠誠!

這就足夠了!

盧植不愧是“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果然是名不虛傳。

劉辯說道:“盧老將軍,其實朕早就擢升你為太傅,接任袁隗職位,與司徒王允同錄尚書事。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陛下!!!”

盧植頓時受寵若驚,身軀顫抖起來,淚流滿面不止:

“臣老眼昏花,中了袁氏的計謀,以至於反攻京師,做出大逆不道的言行。

不曾想陛下不嚴懲,竟還嘉獎。縱觀古今,試問有誰能像陛下如此英明神武,古之明君不過如此啊!”

可以!

就憑盧植這個表態,劉辯就感覺自己做對了。

盧植可不僅僅是一名將領,能征善戰,他還是一位儒宗,校勘儒家經典,參與續寫《東觀漢紀》。

這可是史書啊!

關乎著劉辯的身前身後名!

劉辯看著盧植更順眼了。

這時候,王匡也立刻說道:

“陛下,關東諸侯聯軍有一支兵馬進攻汜水關,正是我河內轄區,我可以立刻揮兵反攻,必可奪下糧草輜重,反饋京師!”

“陛下,我受到袁紹蠱惑,與南匈奴右賢王於夫羅屯兵上黨,幷州雖然苦寒,但上黨、太原等盆地,農業收成也非常可觀。

“如今九月,已經到了秋收,可以提前收割,第一時間馳援京師糧草,緩解京師糧草之危。

“我們苦一苦沒關係,但不能讓陛下餓肚子啊!”

張揚也迫不及待的說道。

劉辯望著三將的眼神越發柔和,從他們的言行舉止,劉辯就能感受到漢室忠臣們的滿腔熱血,這對比袁氏,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不過忽然之間,劉辯愣住了,急問道:“稚叔(張揚),你方才說什麼?你與誰屯兵上黨?”

“南匈奴右賢王於夫羅。”

張揚心下有些激動,稚叔是他表字,陛下呼喚他表字,足可見親近。

但他忽然看到劉辯眉頭緊皺起來,還以為劉辯是疑惑南匈奴為何屯兵上黨。

因此解釋起於夫羅被朝廷抽調討伐鮮卑、南匈奴繼而作亂他回不去,滯留漢地等事情。

劉辯對於夫羅不太瞭解,但他知道南匈奴,更知道董卓霸京、諸侯討董這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情——

在中原大亂、群雄爭霸的時候,南匈奴趁機作亂,席捲幷州、河東地區,東漢才女蔡琰,就在此時被擄走,這也令劉辯記憶深刻。

幷州有動盪的可能!

“等到袁隗和西涼軍諸將人頭送至前線,真相大白,袁氏狼子野心,就隱瞞不住了。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肯定會有所應對。

“於夫羅既然依附袁紹,說不定會禍亂幷州,呼應袁紹。稚叔,你立刻率兵迴歸上黨,鎮壓幷州!”

劉辯望向張揚、王匡兩人說道:“公節(王匡),你立刻率兵河內,拱衛洛陽北側屏障。”

“臣/末將,遵命!!!”

張揚和王匡立刻領命。

劉辯想了想,給了他們半塊玉佩信物,說道:

“天子六璽和傳國玉璽丟失,暫時只能用朕的皇子辯印章,與信物,與你們書信溝通。

“如今酉時正刻,已經到了晚膳時間。朕應該留你們用膳的,但兵貴神速,你們必須爭風奪秒,以防萬一。

經此動亂後,社稷丘墟、蒼生塗炭,不能讓百姓繼續受苦受難下去,大漢經不起折騰了!”

“臣/末將,立刻快馬加鞭回守任地!!!”

張揚和王匡肚子餓得咕咕叫,他們從關北孟津關負荊請罪入京,風塵僕僕、舟車勞頓,入宮後覲見陛下,早已經筋疲力盡了。

然而!

當看著陛下如此鄭重其事的嘉勉他們,不計前嫌,予以重任。他們感激涕零,忽然有了無窮的力量似得,一下子就覺得不餓了。

立刻領命退下,又快馬加鞭回援轄地。

“陛下,臣可以領命前往關東防線,鎮壓袁紹等亂臣賊子。”

盧植看張揚和王匡退下,主動請纓。

關東諸侯袁紹等賊子屯兵酸棗,關南諸侯袁術等賊子屯兵潁川、南陽,這兩股勢力必須儘快清掃,打通京師與地方的通道。

但劉辯卻說道:“盧老將軍,京師如今‘缺兵少將’,還需要您坐鎮尚書檯!”

“臣……遵旨!”

盧植忽然想起來,太尉楊彪率滿朝百官撼門大哭,如今還被關押在天牢之中,京師中軍政官員人手不足,整個國家都要停擺了。

“嗯……”

劉辯猶豫要不要留盧植用膳,畢竟他能纂寫史書,關乎身前身後名,還是需要籠絡籠絡的。

但盧植很有眼力勁,直接說道:“陛下,臣立刻赴任,兵貴神速,時不我待!”

“朕心甚慰!”

盧植也告退了。

別看袁隗滿門被斬,看起來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但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更加嚴峻的開始。

劉辯看似掌控京師大權,但接踵而至的糧草危機,也是迫在眉睫的。

京師數百萬人口、數十萬軍隊,人吃馬嚼的消耗極其恐怖。稍有不慎,就將爆發饑荒。

因此劉辯千方百計徵調糧草,如今已經多管齊下,就看收效如何。

還有天子六璽和傳國玉璽下落不明。

劉辯心中的憂慮並沒有緩解多少,等到御膳房傳膳後,看著那些山珍海味,劉辯頓時皺眉,下令道:“從今日起,宮中節衣縮食!”

“這……”

曹正淳愣了愣,想要勸諫,但看劉辯神色堅定,立刻改嘴道:“奴婢遵命!!!”

劉辯這才用膳,吃的不是滋味。

戌時正刻,大概晚上八點左右,錦衣衛終於馬不停蹄,將袁隗和西涼軍諸將的人頭,送至虎牢關前線。

張遼這時候也確認,關東諸侯聯軍是退守酸棗,放棄滎陽等地,已經令呂布率幷州軍接管滎陽。

此時接詔後,立刻準備瓦解關東諸侯聯軍。

除了袁紹、袁氏盟友等心懷鬼胎的亂臣賊子,其中的不少諸侯,比如兗州刺史劉岱等人,還是漢室忠臣,是忠於漢室的!

必須令他們明白袁氏的陰謀詭計!

如今夜黑風高,袁隗和西涼軍諸將的人頭,在火把明滅不定的照明下,根本看不真切,恐怕會令人生疑。

但張遼還是決定派遣軍隊,夜襲酸棗聯軍陣地,臨陣告知此事。

眾將士飽餐一頓後,張遼親自率軍殺向酸棗聯軍臨時營地,頓時令酸棗的關東諸侯聯軍,如臨大敵,嚴陣以待。

須知經過袁紹翻手為雲後,關東諸侯已經離去大半,正是兵力空虛之時。

但張遼並沒有強攻,而是令眾將士大吼著:

“袁隗和西涼軍諸將妄行廢立,已經被陛下問斬,你們還不束手就擒,還要繼續執迷不悟下去嗎?

“喬瑁的詔令,是‘矯詔’,是‘偽造’陛下詔令,陛下根本沒有釋出‘勤王救駕’的詔令,這都是袁氏的陰謀詭計!

“你們立刻棄暗投明,現在還來得及!”

張遼麾下數萬將士,都是飽餐狀態,因為大吼之中,可謂是中氣十足,數萬個聲音匯聚起來,那是聲震十里,響徹雲霄。

深夜時,其實虎牢關附近還有猛獸出沒,甚至還有老虎。當初就是因為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這才有虎牢關的名字。

“嗷嗚——”

在虎嘯山林之時,這數萬將士的齊聲大吼,甚至將百獸嚇退,不敢逼近附近,可見聲勢浩大,百獸退散。

關東諸侯聯軍,屯兵酸棗,連營數十里,每一個諸侯的營地,都幾乎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頓時大驚失色!!!軍心震動!!!

這些諸侯們這才明白過來,他們不是“勤王救駕”,而是“大逆不道”的反攻京師?!!!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