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踏青賞。
甕中巷的前街口處的老槐樹底下,公定安已經聽過李老頭很多次的說教了。
這天,遊街的老少們又圍聚在了那。
白鬍子的李老頭又在向——來訪親探友的外鄉人,說起了桃花村的歷史。
“三月三由來已久,在我們桃花村的這天。每家每戶是都要準備些五色糯米,和彩蛋畫來貼門窗和房柱子上的。這兩物,是特地為——春生醒來了的妖怪而準備的。”
聽得外鄉人們是一愣一愣的,在那聚精會神的駐足。
“而在這一天,從玄黃之學上來說;新生的嬰兒又被叫做‘天胎‘,隸屬五德之火的一種火鳥,代表著鳥類妖獸的不死鳥的心臟,相傳鶉鳥具有燃燒的生命力……所以此類人生下來就會精力充沛、行動極快,也從不會“三思而後行”……垂天賜之靈的人自帶頑劣性,後天修性甚是關鍵。
平常會睡不喜思,思又極為反應靈敏,學又專注力強,又輕易就會。頗為天縱之聰!名相、政才、大賈皆是此月份出生的人居多。
傳言在南至國有一妖獸,在千年前誕生後就已修煉成了形。是經常的攜徒子徒孫們來出山禍害鄉鄰,被修道人們打跑了幾次,還被找了幾次府穴,數年間的多次交手不徹底後,有位得道之人說;
“只要在三月三的時候讓村鎮上多瀰漫著糯米香氣,村頭的顯眼位置貼滿彩蛋年畫這類的,妖獸們就一年都不會來了。”
年頭貼,年尾貼,已是我們村鎮的傳統了。”
聽得外鄉人是好生個囉嗦、乏味想離去。
李老頭隨即又故弄玄虛的說道;“我們桃花村在千年前,有一條數十丈長的蛟龍,曾在此渡劫……被修道的高人們給擊殺後……
之後,每逢春耕、秋收。村外的地裡就會出現滿天的蝗蟲,和漫天的烏鴉在那作祟。而地底也會冒出來滿山的蜈蚣,和千足爬蟲來進村襲人……”
…………
所以家裡放置糯米和門外插滿艾草,就是為了避視蛇蟲鼠蟻。就像蛇害怕鳳凰花一樣的,害怕這些氣味,會在老遠就避視開來。
而那些個想趁著飢餓助長了魔力,要入家門的妖獸們,也會怯於門窗上的彩蛋畫。
但是傳言一直在相傳,到了現在已是真假難辨了。
而那個千年前的萬妖之王,卻是誰也沒有見過的。道不出來歷和模樣修為,傳說是蛇,是虎,是蛟,是狐……真假自是難辨。
…………
漁陽縣的杏花鎮桃花村,是一山水相守的地中村。匯泗水而來的便利讓桃花村具有了一個村鎮的規模。
村裡有個彎曲波折的巷子叫甕中巷,巷深口的後山是一片小竹林和土坡油菜地。在小巷的深處裡,居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裡只有叔侄二人,叔名公九三,侄叫公定安。
叔是修道求仙之人,但常年不在家,常歷練遊歷在外。一年頭也難得回幾趟家來居住幾日。
“我道:風光日麗,也留不住我多動的心啊!我宅不住家的,也不喜。小侄,你可千萬別學叔,喜靜,蟬坐,潛本心而問省,由內而外修,就自會有所成的。”這是公九三常對小侄說的話。
“額,好咧!那家裡每年的掛青呢?人丁稅呢?”
“如果世上只有我孑子一身的話,何故還惹塵埃呢?吶,給你。”公九三從懷裡摸出一個包布,豪氣的一拍桌上遞上一包小碎銀給小侄道。
公九三問之了一下家裡的事情後,隨即就又出了遠門飛躍而去。留下公定安呆立注視的目光還在原地等待與留戀不捨。
大男人之間遠沒有親密的交流,卻有無聲的相依親情之感。
奇怪與否?這一十五歲的少年卻沒有,遭村裡喜打油火的地痞們的欺辱過。年幼之前有過,但,那是打鬧,不作數。只因少年的叔父公九三是個修為有成的修士,村裡才不願有人去欺負他。
惹一時,躲一世。光腳不怕穿鞋,文人怕潑婦,潑婦怕流氓,流氓怕亡命徒,亡命徒也怕對方是捨命的,捨命的又怕對方人多勢眾還有敢死的,敢死的又怕對方是大貴人,貴人又怕對方是修道的高人,高人又怕對方的修為比他還高……
山外青山,雲外有天。
叔侄倆的性子也頗為有趣。精瘦修長身材的叔,是狂妄不尊人道和政律的。圓闊臉的六尺個子的侄,是不喜說話又常年沉默不語的。
不與外人語,不與人多話。
孤僻!
村鎮上的人都認為此少年他是性情孤僻又敏感,是一幾句話不對頭,就愛發無名火的人。經常有大嬸兒教育自家小孩;“可千萬別與那家的孤小子一起耍,小心受傷了喔!”所以少年能有的朋友自是很少,他就只有一條大黃狗在和他相依相伴的了。
讓村人都納悶的是,“養活自己都難,竟然還能養活一條狗?”實則大黃狗會自己去山林裡撅土找鼠,去客棧酒坊的廢棄物裡翻找食吃的。自給自足的狗還認公定安是主子,在小鎮上也是個迷啊?
公定安自小就沒有了孃親,十一歲的時候,父親去採摘荒山嶺中的決明子和藍若蓮花。跌入谷底後而不知蹤跡,深淵不見底,自是不可尋。所以此後是一直沒有了他父親的訊息。
“死的機率大,身殘的機率渺茫。”村鎮上的人都是如此覺得。
公九三不信邪,還曾入谷底找尋過一翻,在原始的叢林荊棘地帶中找尋了兩天兩夜後。他深信兄長是還活在塵世的,因為谷底中,卻沒有人掉落的跡象。
他自是不會告訴公定安這事的,安慰侄兒幾句後,破天荒地的在桃花村呆了一個月旬後就又開始了遊山玩水。
“走遍千山,踏遍萬水。只聞君悅,風清而來。
入塵中道而來,為升半仙道而去。假使我不能飛昇得道而去,我也曾在耄耋之年以前,曾閱盡人間滄桑,而居桃花村待逝。”
公九三這個詩公子曾在城裡的迷貴坊流連過百花叢後,就很喜作詩詞和唱人生格言了的。
而居家的少年就只能寄居在這山水迤邐的桃花村,十五年來為曾出過遠門。
自少年公定安在幾年之前便就已去齊了公奶爹孃後,就越發喜歡沉默不語了,因為沒有一個可以和他親切說話的人了。
他自小喜歡的哪個慧慧怕是也要遠離他而去了的,待閨中,嫁人後?哪有相識日?
好在修道人家裡自是書籍竹簡繁多的,多虧以前公九三教小侄兒識字讀書過幾年。
讓公定安可以寄居古典道籍和人文百科的著作中,也自是頗為有趣。還常常因看書而忘了吃飯,自喜能有機會看一輩子的書,也可瞭然過一世。娶妻?就不必想了。謀生也難,還是日後待自己學醫採藥有成,有機會開一藥鋪再說吧!
“要立業再有家啊!”這是他的叔公曾教說他的話。
為飽生計,公定安也還要在採藥之餘做些零工活計。雜七雜八的活,補衣、跑堂夥計,跑腿送信……都幹過。
小鎮上有一米坊,平日裡米坊自南郊過巫水河運來米之後。他就在米鋪裡零時做一陣短工來彌補家用,閒暇時是靠釣魚網河裡的小蝦米還有上山挖草藥來賣錢過活。
去親之後的人,要麼是破罐子破摔淪浮萍一世,要麼就是脫胎換骨的奮發有為在振興家世。
今天的村鎮上很有一番熱鬧情景,河水清簌緩流,春風拂面吹人,陽日至暖至善,人兒喜慶歡言。
公定安一早就特地拾掇了下自己,布丁的麻布衣長衫擦亮的分外乾淨,不染塵埃。
今天就是去的鎮上米坊的掌櫃家府邸,去慶祝賀喜那王大娘家的媳婦張二嬸今日滿月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