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長老離開前,將公會之前收集的靈草及木屬性妖獸內丹交給了隆三。
隆三送走廖長老後,又進入了永恆沙漏。
前幾天的時間全部花費在了修煉之上。隆三打算接下來將煉藥水平提升到二品煉丹師。
大頭已經甦醒。正坐在小圓湖邊打坐。隆三進入空間並沒有將他驚醒。
這小子的修為居然直接來到了煉氣四層中期,竟然直追他母親身前修為!
看來這嬰屍不僅能透過吸食修士的血肉提升修為。丹藥同樣能夠提升修為。
隆三將之前採收的二品靈草及之前儲存的大量妖獸內丹拿了出來。
二品丹藥的煉製會用到妖獸的內丹。因為二品丹藥從藥效上要比一品丹藥的藥效強上不少。
一品丹藥所用到的靈草或者靈果,靈花根本承受不住妖獸內丹的靈力衝擊。
而二品及二品以上的靈草在強度上要比一品靈草更加堅韌。
之前隆三已經將《樸南子煉丹經注》裡面關於二品丹藥煉製的教程和細節已經爛熟於心了。但是這位前輩裡面所記錄的二品丹藥丹方卻只有兩種。
築基丹,凝真丹兩類。
但是已經夠了!因為外界修士早已經將築基丹的丹方作為不傳之秘。也就導致了南蠻城煉氣修士一大把,而築基修士卻是少之又少。
南蠻城每個公會的會長基本都是築基修為。而公會的長老們修為卻是在煉氣期停滯不前。
因為天資出色並不需要築基丹突破修為的修士早已經加入宗門或者其他門派。而只有像廖長老一類的修士,天資還可以。但是需要築基丹來突破到築基期期修為的修士往往都是選擇加入公會。期望在公會的幫助下突破。
為什麼選擇公會而不選擇門派亦或是宗門的原因大致是整個瑪琺大陸修士千萬,而門派及宗門的競爭遠比公會激烈。
築基丹的產量本就不多,而需要的修士卻是成千上萬。所以很多達到煉氣巔峰修為的人都會選擇加入公會謀求機遇。
築基丹的煉製不易,所需材料為:畏陽花,厭水草,雷靈草,朱焰果,以及煉氣兩層及兩層以上修為的木屬性妖獸內丹一枚!
廖長老送來的木屬性妖獸內丹很多。大多是煉氣兩層到三層修為的內丹。煉氣四層的妖獸內丹只會出現在拍賣會或者是黑市。
因為同修為妖獸的實力遠遠超過人類修士。捕殺不易不說。木屬性妖獸內丹更是少之又少!
築基丹的材料已經收集齊全。大概有300份!(木屬性妖獸內丹只有300份,其他材料還有很多。)
準備煉製二品丹藥,築基丹。
隆三煉丹前喜歡淨手。從第一次煉丹就形成的習慣。他認為煉丹所用的靈草都是天地之精。得虔誠地對待。也是給自已內心一個安慰!
淨手後。隆三將一份份靈草進行提煉。二品以上的靈草提煉難度要比一品靈草更難,他們的堅韌度,受焰程度更難掌握。
還好。自已有銀雷靈焰這樣的上古靈焰。不然隆三目前是基本不具備煉製築基丹條件的。
因為煉製築基丹對火焰的要求就是必須用到三品以上的天然地火,亦或是築基修為的三昧真火才能煉製!(築基丹材料含有三品靈草,幾品的靈草就需要對應的火焰進行煉丹。)
當然,上古靈焰早已經超出了這個範圍。
之前靈草提煉的熟練度終於派上用場,而在銀雷靈焰的加持下。整個靈草提煉過程還算順利。
隆三在提煉過程中也是慢慢地掌握了幾味靈草的特性,並一一做了記錄。雖然《樸南子煉丹經注》裡面有提煉築基丹靈草的相關資料。
但是隆三用到的是銀雷靈焰提煉。因為條件不同,肯定會導致結果也不同,隆三不敢大意。畢竟煉製築基丹的材料難尋,浪費一份就少一份。
隆三的煉丹天賦其實不算頂尖,只是他擁有比別人更多的練手機會,以及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步的相關資料。再一步步將資料精確,完整。
整個煉丹過程,隆三一邊煉製,一邊記錄。
在第一爐的成丹出來後隆三對煉製築基丹的相關資料有了個大致瞭解。
九顆中品築基丹煉製完成。
隆三收好丹藥。打理丹爐準備下一爐的煉製。
在一爐爐的築基丹出爐後,隆三已經對整個築基丹的煉製過程以及相關資料的掌握程度算是得心應手。
隆三煉製了兩天時間(外界時間),這次煉丹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煉丹的時間卻比以往更長。
是因為隆三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靈草提煉上面,而浪費的靈草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千份之多。(有錢就是豪橫)
還好,隆三已經掌握了築基丹靈草的提煉資料。已經能夠做到提煉精純度百分百!
整個煉丹期間,共計出爐三十爐中品築基丹,八十爐上品築基丹,以及驚人的一百九十爐極品築基丹!
而且這些築基丹都有雷屬性的加持!
如果拿到拍賣會上拍賣那必然又將掀起一陣競價狂潮!
隆三將所有煉丹所用的東西整理好後。又開始將之前煉製一品丹藥聚氣丹,回靈丹的所有資料再結合《樸南子煉丹經注》上面的煉丹記錄,整理了一份一品丹藥的煉製手冊。
裡面的內容包括一品丹藥丹方,一品靈草的特性,提煉方法,以及獨屬於隆三一人的凝丹手法!
上面的每項資料和註解都非常完整,精確。
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全面的一品丹藥煉製手冊!
隆三將這卷手冊命名為《丹法》,他讓廖長老找一些具備火,土雙屬性靈根的修士,是打算將這本《丹法》傳承下去。
一品丹藥雖然不貴,但是很多修士還是吃不起,更別說像煉藥師公會這樣惡意壟斷南蠻區的丹藥市場。
那些底層的煉氣士更是舉步維艱。
隆三這樣做也並不是聖母或者是同情心氾濫。
同樣從底層走出來的隆三更瞭解他們的狀況。
這份《丹法》,必須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