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玄元道長所在的門派便是三才門,而玄元道長則是三才門三座主峰之一昴日峰的峰主。

除了昴日峰外,三才門另外還有兩座主峰,分別是月華峰和彩星峰。

月華峰的峰主名為姜玉姝,彩星峰的峰主名喚段去疾,二人分別是玄元道長的師妹和師弟。

姜玉姝和段去疾二人長相都平平無奇,一副四五十歲中年人的模樣,都和玄元道長一樣身穿一襲青綠色的道袍。若是二人到凡俗世間去也是宛如尋常道士一般,絲毫看不出二人是會法力的修士。

三才門中並沒有所謂的掌教,都是三峰峰主共同協商門中大小事務。三峰之中,要數昴日峰的峰主玄元道長修為最強。

儘管如此,其餘兩峰開枝散葉門下弟子足足有數百之眾,唯獨昴日峰只有玄元道長一人過於看中弟子資質而沒有招收徒弟,致使偌大的昴日峰上至今只有玄元道長一人。

如今,去凡世間修心悟道的玄元道長帶著兩名徒弟回山的訊息也是不脛而走。

月華峰和彩星峰兩峰的峰主也是十分好奇玄元道長收下的弟子會是什麼樣的,一眾峰主、長老紛紛飛臨昴日峰以慶賀的名義聯袂前去打量玄元道長到底收了個什麼樣的人物作為弟子。

月華峰峰主姜玉姝和彩星峰峰主段去疾二人也會望氣之術,當他們看到蘇長庚那般靈氣逼人、氣運長虹之時也震驚非凡。

但當眾人看到蘇長華的根骨和氣運之時,更是錯愕不已。

要是說玄元道長收下蘇長庚這個天資卓越的弟子那姜玉姝和段去疾二人還能理解,可他們卻不理解玄元道長為何要收下根骨極差的蘇長華。

此刻的蘇長庚被三才門的一眾峰主、長老門如同眾星拱月一般圍在最中間,而一旁的蘇長華卻是被人群排擠在外面。

熱鬧是他們的,然而蘇長華什麼也沒有。

蘇長華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已太過愚笨了,不如哥哥蘇長庚聰明。

不管是在石林堡學堂學習亦或是到了這三才門,都是同樣的遭遇。

哥哥總是那樣受萬眾矚目,自已則是無人問津。

儘管如此,深知自已愚笨的蘇長華卻沒有絲毫的嫉妒之心,他只想憑藉著自已的努力,緊緊跟上哥哥的步伐而已。

作為二人的師尊,玄元道長也注意到了蘇長華的表現。

玄元道長原本以為身為弟弟的蘇長華在遭受這樣明顯的差別待遇之後,內心多少都會感到一些失落和難過。

然而,當他掃視著蘇長華的時候發現他臉上掛著那樸實而真誠的笑容,其中並沒有流露出任何一絲一毫的消極情緒。

這令玄元道長不禁對蘇長華的心性有了更高的評價,心中暗自讚賞道:“此子心性豁達,雖然根骨不佳,但要是耐得住性子,好好修行,將來未必不能走出自已的道路!”

與其他門派相比,三才門的正式入門禮儀極其簡單,並沒有太多繁瑣的儀式。

在月華峰峰主姜玉姝以及彩星峰峰主段去疾等眾多前輩的共同見證下,玄元道長親自引領著蘇長庚和蘇長華兩兄弟,恭敬地走向祖師爺的牌位。

玄元道長等人神情莊重,步伐穩健。在祖師牌位前,玄元道長威嚴叮囑道:“今日爾等拜入我三才門下,須謹遵門規,恪守正道,修煉一途當勤修不輟,不得有絲毫懈怠。”

蘇長庚和蘇長華齊聲應道:“弟子明白!”

聲音清脆響亮,迴盪在整個大殿之中。 隨後,蘇長庚、蘇長華兩兄弟雙膝跪地,以最虔誠的姿態向著祖師爺的牌位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磕完頭後,玄元道長滿意地點點頭,宣佈道:“從今往後,你們二人便是我三才門昴日峰的正式弟子了!希望你們二人能持正心,修正道。”

玄元道長的收徒儀式結束後,月華峰峰主姜玉姝以及彩星峰峰主段去疾等眾多三才門長輩都陸續離去,整個昴日峰上最後只剩下了玄元道長和蘇長庚、蘇長華師徒三人。

今日拜師結束後,玄元道長也開始傳授蘇長庚、蘇長華二人三才門的修行功法《黃庭立道真經》。

真經有云,曰: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呼吸廬間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元茂龠闔兩靡,幽闕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老不衰...

《黃庭立道真經》全文3681字,蘇長華還在磕磕巴巴的念著第1遍時,天資聰慧的哥哥蘇長庚就已經將通篇全文一字不差的牢記於心。

然而蘇長華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焦急,依舊在按照著自已的節奏磕磕巴巴的誦讀著這篇《黃庭立道真經》。

玄元道長對於蘇長庚的天賦很是欣喜,對於蘇長華他的不急不躁也頗為滿意。

原本玄元道長是看在蘇長庚的面子上收下蘇長華的,但這些時日接觸以來發現蘇長華雖然根骨極差又愚笨了一些,但卻懷有一顆赤子誠心,頗為符合道家無為理念。

待蘇長華逐字逐句地讀完第一遍《黃庭立道真經》之後,玄元道長才不緊不慢地開口,為眼前的二人詳細解說起了那玄而又玄的修行之道。

“所謂修行,其實就是一種與天爭命,奪天地間自然造化的行為方式;也是一條能夠將平凡無奇之物化為令人驚歎不已神物的神奇道路。”玄元道長一臉鄭重地說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清脆而振聾發聵,彷彿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盡的深意和力量。

蘇長華聽得極其認真,生怕錯過了一個字。

而聰明伶俐、機智過人的蘇長庚此時心中已然有了諸多疑問,但他並未急於開口打斷師尊講話,而是耐心地等待著合適的時機。

終於,當師尊稍作停頓之際,蘇長庚把握住機會,恭敬地向其詢問道:“師尊,您方才所言修行乃是奪取天地間的造化之力,並將這股力量煉化為已身所用。然而弟子不明白這所謂‘天地之造化’究竟指的是什麼呢?還望師尊能不吝賜教,為弟子解惑答疑。”說完,蘇長庚便從蒲團上起身垂首而立,靜靜地等待著師尊的解答。

對於剛接觸修行的蘇長庚就提出瞭如此玄妙的發問,玄元道長並沒有感到生氣,感到十分欣喜。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自已學生年僅十歲,如此之早就能有這般思辨能力,這著實不容易。

玄雲道長面帶喜色,揮了揮手示意蘇長庚坐下,又向他娓娓道來:“造化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稱微焉。綿邈乎其遠也,故稱妙焉。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電馳。或倏爍而景逝,或飄滭而星流,或滉漾於淵澄,或雰霏而云浮…”

起初玄元道長講解《黃庭立道真經》的入門篇時,蘇長華還能聽得懂一些。但此刻玄元道長講起何為造化之時,本就不聰慧的蘇長華整個人都懵了。

那模樣像極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打了個盹,抬頭一看黑板上竟然出現了微積分的知識。

也許正是因為玄元道長所講述的內容太過晦澀難懂、玄妙高深,這才使得蘇長華感到極度睏倦難耐,甚至產生出一種魂魄已然超脫塵世之外的錯覺。

就在他意識朦朧之際,突然間像是進入到一個奇特怪異的空間之中。這裡一片靜謐祥和,沒有絲毫聲響。

而在他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幅令人震撼不已的景象——一片巨大無比的金卷宛如巍峨雄壯的高山般橫亙於此!

蘇長華驚愕地抬起頭來,目光凝視著那片金光璀璨的卷軸。只見“九息服氣”四個蟲書鳥篆的大字深深地刻印在其表面之上,散發出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