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姨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大,兒子小,表姐那會考了衡水的一個專科院校,後來就和大學同學戀愛了,表姐比言鈃大2歲,言鈃大二的時候,表姐就畢業了,參加了工作。
表姐學的也是財務,表姐物件,也就是後來的表姐夫在搞建材的銷售。
鬼使神差的,言鈃在五一的時候,去衡水找了表姐,那是她唯一一次去見衡水,表姐後來結婚後,就很少回晉城,可能是因為路費的原因,也可能是家事太多。
言鈃從大同坐火車,然後到石家莊倒車,最後到衡水,表姐剛下班,騎車來接的言鈃,到了表姐租的地方,表姐就下廚做飯了,表姐一向很賢惠。
表姐租的也是個民房,在二樓,一個單間,不一會表姐夫就回來了,表姐夫個子不是很高,長得卻還不錯。
那個時候的言鈃心高氣傲,覺得表姐夫配不上表姐,她肯定能找個更好的,有房有車的,那個時候,也聽姨姨說,表姐的一個同學在晉城買了房,家境也不錯,也喜歡錶姐,可是表姐鐵了心要嫁這麼遠。
“你姨夫天天說自已的家教好,孩子們都聽話,咋的他管的閨女嫁衡水了?”
這是言鈃爸爸每次一提表姐必會說的話。
“不是說我管不了自已的閨女,去北京了,怎麼他的家教也那麼差?”
後來的後來言鈃還是回到了晉城,父親更是洋洋得意,他覺得自已贏了,自已管的了子女,自已的家教最好了。
言鈃在表姐家住了一天就回去了,到了石家莊,還跳過欄杆逃票了,一直快到了大同的前一站,她才補了票,儘管一路上膽戰心驚,但是到了最後變成了成就感,做錯事的成就感。
後來表姐生了一男一女,婆婆也得了老年痴呆,生二胎的時候,姨姨又去照顧了,姨姨說表姐帶她去了北京,她開心極了。
人生的路上一直在攀比,各種攀比,這樣也好,大家高興就好了。
不過母親卻見不得姨姨這樣的誇讚,她和姨姨的關係並不好,至少每次對言鈃這樣說。
這還要追溯到姨姨家修房子的時候,那個時候,村裡都是靠親戚呀,朋友呀,鄰居呀,搭夥修房子,就是我修的時候,你去幫忙,不給工錢,等你修的時候,我再去幫忙。
姨夫是個木匠,那個時期能攢些錢,就動了修房子的念頭,於是呼朋喚友,親戚都來了,當然也不能給少了父親,父親當時有個三輪車,那已經算是村裡別人羨慕的物件,於是就去工地上拉建築材料。
母親說有次,父親去晚了,姨姨就大發雷霆,說不該去晚了。
言鈃家倒是一直有修房子的打算,記得有一次,父親帶著母親、言鈃和言默開著車,到山上去拉石頭,回家後堆在大飯場的牆跟,母親沒日沒夜的將石頭錘成小石子。
這些小石子承載著母親修房子的夢想,因為那個時候,誰家修得起房子,那就是好戶口。
最終還是因為沒錢,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了言鈃畢業,父親才想買房子,買在父親舅舅的村,也就是奶奶的老家,因為離陽城縣城比較近,做生意也方便。
買房子,大伯二伯是反對的,用父親的話說,是怕去找他們借錢,其實這也情有可原,因為貧窮,言鈃家會時不時的去大伯二伯家借錢。
父親也確實沒錢,當時的首付是8萬,言鈃天真的以為父親至少有5萬塊錢,結果父親說他只有1萬,後來都是大伯二伯幫扶著湊夠了首付。
就是在那個時候,父親去找姨夫借錢,姨夫爽快的借給了1萬,過了幾年,姨夫也準備買房,父親只是還了他本金。按照農村的習慣,我借你1萬,你得還了我本金,再借我一萬的,父親確實沒錢,大家就吵了起來。
“你買房,我借你錢,我買房,你就是還了我錢,為啥不借錢給我?”
“你修房,我給你乾的活,你給我開工錢了?叫你幫忙抹灰,你不是說忙?”
“那是你不修房,修房我不給你幹活?”
“強詞奪理,我裝修,你為啥不來幹?我說了我沒錢”
“有錢沒錢,你自已心裡有數”
“。。。。。。”
不過親戚還是親戚,姥姥姥爺去世後,清明節都要去祭拜,抬頭不見低頭見,兄弟姐妹之間,遇到困難可能會吵架,大家都過了那個坎了,也就慢慢忘記了傷疤,過年的時候,大家都聚在一起,該吃吃,該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