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時分,天空被一層薄薄的烏雲籠罩著,細雨如絲般輕輕飄落下來,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此刻,言鈃正待在父親家中,感受著這份寧靜與溫馨。
廚房裡瀰漫著陣陣香氣,原來是父親正在忙碌地準備晚餐——炒大米。他熟練地將青菜、雞蛋、紅蘿蔔切成小塊,然後與晶瑩剔透的大米一同放入鍋中翻炒。隨著鏟子的翻動,各種食材相互融合,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言鈃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父親專注認真樣子,言鈃很感動。
不一會兒功夫,熱氣騰騰的炒大米就出鍋了。言鈃大快朵頤起來。
言鈃經常會去他父親家裡蹭飯吃。就在不久之前,她父親還用洋槐花與肉餡混合製作成了美味可口的餃子餡料;此外,父親也會巧妙地運用洋槐花來烹飪出一道不會粘鍋燒焦的特色菜餚。土話叫不糊。這是晉城的一種特色美食。這些美食讓言鈃吃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每一次品嚐到這些佳餚時,她都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關愛,並對父親精湛的廚藝讚不絕口。這樣溫馨美好的場景成為了他們父女之間難忘而珍貴的回憶之一。
快要吃完這頓飯時,外面依然下著雨。此情此景讓言鈃不禁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時光:那時候物資匱乏,經濟條件有限,每逢下雨,家裡人都會拿出五顏六色的塑膠袋,巧妙地改造成簡易版雨衣。如今時代不同了,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這種做法恐怕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各種設計精美的專業雨衣或者雨傘吧!
晚飯過後,父親就用他的電動三輪車送言鈃回家。他們在路上一邊聊天。分享著小時候的事情。在言鈃的印象裡,父親似乎一直在開三輪車,小學時候不再做小賣部之後。他就開始開三輪車,倒賣過碎的啤酒瓶。賣過蘋果,不過那個時候也是以物易物。買蘋果的人拿家裡的糧食來換蘋果。後來還買了一種機器,用玉米或者大米變成了一種美味的捲筒。言鈃還跟著去收過錢。那個歲月很艱苦,但是很快樂。後來父親在晉城運輸化肥。直到言鈃上高中的時候,父親又買了個三輪車,走街串巷的賣鹹菜供言鈃和言默讀書。現在的父親是用的是電動三輪車 ,接送孫子孫女上學用的。人的一生都在奔忙。有時候感覺可以歇一歇了。實際上也歇不了。也許用母親的話說 ,只有睡在地後面的人才能舒服了。晉城這邊都是土葬,睡在地後面的人才能真正的舒服吧。
在年少的時候,母親常常陪伴在身旁,而父親則因為在家嘗試各種賺錢途徑卻未能成功,言鈃上初中那會,最終選擇離開家鄉前往晉城的一家化肥廠工作,負責運輸化肥,但收入甚微,每年只能回家一次與家人團聚。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言鈃和言默逐漸長大成人之後,父親慢慢習慣了在廚房裡烹飪美食。母親卻懶散地躺在“功勞簿”上,時常唸叨著自已成功培養出了兩名大學生。這樣想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她的這種想法並無太多不妥之處。畢竟,當時能夠考上本科的比例極低,尤其是在他們那個貧困的地區更為罕見。一個班級往往只有四五個人能夠考取本科,甚至有些班級連一個人都考不上。或許這也與所在的學校有關吧,畢竟這裡只是一所普通的第二中學。而弟弟言默也是經過復讀一年後才如願以償地考入了本科院校。母親的功勞是最大的。高中之前,她幾乎是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
在言鈃小的時候,大米可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和常見,可以說是個稀罕玩意兒!當時物資匱乏、經濟落後,人們過著樸素簡單的生活。要想得到這珍貴的大米,還得用自家做的柿餅去換取才行。
那真是一個以物易物的時代!除了用柿餅換大米外,還有人會拿著金黃的玉米去換回散裝的泡麵。每當看到別人家中午能吃上香噴噴的大米飯時,言鈃總是心生羨慕之情,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人家桌上的白米飯,嘴裡忍不住咽起口水來。
回想起那段艱苦歲月,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也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大家都用自已有限的資源互相交換所需物品,這種原始而純粹的交易方式讓人們之間多了一份信任與溫暖。如今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大米早已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常客,但那段關於童年和大米的記憶卻永遠留在了言鈃心中。
和緒言的漸行漸遠,要追溯到遙遠的小學時代。那年秋天,金黃的陽光灑滿大地,緒言來到家中與言鈃一同捆綁玉米。他們耐心地將收穫回來的玉米剝皮,再將玉米皮叉開編成辮子狀,最後高高吊起晾曬在牆邊。
然而就在那個平凡的日子裡,言鈃的母親突然對她說:“以後別再讓緒言來我們家了。”年幼的言鈃雖然滿心疑惑,但還是乖巧地聽從了母親的話,並轉達給了緒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的言鈃已長大成人。可她始終未能解開當年的謎團——為何父母會做出那樣的決定?這件事彷彿成了一個深埋心底的秘密,她無從知曉其中緣由。
或許有些事情註定無法追問到底,即使心懷好奇,也只能選擇尊重。畢竟生活並非電影橋段,沒有那麼多波瀾壯闊、衝破重重阻礙的情節。相反,很多時候人們都是默默轉身離去,留下無盡的遺憾與思念……
初中時候,緒言分到了言鈃的隔壁班,那個叛逆的年齡,他成了學校的校霸,但是這無法阻擋他是言鈃的初戀。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言鈃寫的第一封情書是寫給他的。
他曾經動手打過阮清,這言鈃是知道的,但其中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卻是多年以後,言鈃才逐漸瞭解清楚。正因為如此,緒言受到了懲罰——要當面向阮清道歉,而且還是當著言鈃全班同學的面!那個一直心高氣傲的少年啊,就在那一瞬間,言鈃真心疼他。事情結束後的放學時分,言鈃急匆匆地追趕上去,想要詢問個究竟。然而,眼前這個倔強無比的少年,卻像極了他們小時候分別時那樣,態度異常堅決,毫無轉圜餘地。
初中班上的座位是從第一排按順序移動到最後一排坐的,那會言鈃, 阮清,宥敏,彭城是挨著坐的,移動的時候,也是跟著一起移動的,彭城愛穿白襯衫,阮清則是喜歡黑色的,有次移動座位前,阮清,宥敏,彭城在一個勁的聊天,開心處,宥敏還不小心撕開了彭城的白襯衫,那個叫大寫的尷尬,等班長一聲令下,開始換座位,他們三才著急忙慌的過去了,結果忙中出錯,忘了了帶語文課本,宥敏不著急的,她有護花使者彭城,可是言鈃沒有。她帶著哭腔讓阮清幫她找找,一下課他們就去原來的地方找了,阮清在桌子下找見了一本,言鈃開啟一看,上面是澤宇的名字,是同學的,欲哭無淚,等她再抬頭,阮清已經變戲法似的將名字塗掉了,把課本給了言鈃,淡定的說到,現在是你的了。言鈃想拒絕,但是又怕的要命,她心裡僥倖的想 也許她和同學們之間只不過是把課本拿混了。想到這,她心裡居然平靜了一下,給阮清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忐忑的用完了一學期語文課本。年少時候,回想起來,還是會忐忑。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 阮清後來又央求老師買了課本給澤宇,阮清作為學霸,老師是喜歡的,願意幫忙的。
再回首初中,宥敏並沒有喜歡彭城,他不是她喜歡的型別。宥敏還和言鈃分享過彭城給她寫的情詩,宥敏那是大寫的不開心,並不是懷春的少女。許多事情,根本努力不來。
在言鈃的記憶深處,阮清曾送給他一張明信片。當時,這種傳遞情感和祝福的方式非常盛行,尤其是以《還珠格格》為主題的明信片更是備受歡迎。同學常常會相互贈送這些明信片來表達友誼。
收到明信片時,言鈃並沒有太過在意。然而,當她看到這張印有五阿哥形象的明信片時,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喜悅,因為五阿哥正是他所喜愛的男主角。翻到背面,她發現上面竟然寫著一句歌詞:“最怕有一天你離我遠去,那將是我最大的悲劇。”這樣的話語在那個年代十分常見,言鈃也沒當回事。
這張簡單的明信片成為了他們之間一段美好回憶的見證。儘管歲月流逝,世事變遷,但每當言鈃回想起那段時光,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阮清送給她明信片的情景,或許,這就是青春歲月裡最純真、最珍貴的情誼吧。
宥敏最終嫁入豪門,成為了一名令人羨慕的闊太太。她的丈夫是一家大型企業的老闆,其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規模龐大的養殖公司,最初他從事著煤炭運輸行業,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煤炭價格的波動,生意逐漸陷入低谷。面對困境,投身到養殖業中。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拼搏,終於取得了如今的輝煌成就。
言鈃對於宥敏能夠擁有這樣的人生感到既羨慕又嫉妒。她始終認為,憑藉宥敏出眾的容貌,理應過上如此優越的生活。儘管言鈃曾經故作清高,口出狂言說金錢散發著惡臭,但實際上,她內心深處無比渴望財富。對她來說,並不需要過多的財富,只要能夠實現財務自由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