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敞而壯麗的龍椅上,李嘉文端坐得筆直,表情凝重。大殿中,氣氛莊嚴而肅穆,一位接一位的大臣手捧厚重的奏摺,步伐整齊地走向前方,跪下並高聲報告各自負責的國事。
首先是戶部尚書,他躬身遞上奏摺,聲音穩重:“陛下,今年夏收已完,各地糧食上繳國庫總量超過往年三成,庫房已滿,請陛下指示如何調配。”李嘉文輕輕點頭,沉聲道:“多餘之糧,賜予邊疆饑民,餘下儲備於京城,不得擅動。”
接著是兵部尚書,他帶著些許緊張,彙報邊境軍情:“陛下,北邊遼東有異動,賊寇多次騷擾邊關小鎮,朝廷駐軍已初步抵抗,但仍需增援。”李嘉文的眉頭微微皺起,他果斷地說:“立即調遣兩路精兵,一路固守邊境,一路深入敵後,要讓敵人知道我大明的威嚴。”
然後是工部尚書,他手中的奏摺關於國家重大建設:“陛下,長江中下游的堤壩年久失修,今年若遇大雨,恐怕難以抵禦。請求陛下批准修繕。”李嘉文點頭,語氣堅定:“立刻修繕,工部要負責監工,嚴禁弊端,確保堤壩堅固,保護百姓安全。”
工部尚書之後是刑部尚書的報告,他的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陛下,京城內有小規模暴動,起因是市井中流言蜚語,已被及時平息,但幕後攪動風雲者尚未查明。”李嘉文的目光如冷電,他冷冷地指示:“加強京城守衛,嚴查此事,絕不容許心懷不軌之人在朕的地盤上攪風攪雨。”
“是,陛下!”大臣們顫聲應諾,一個接一個退下去傳達命令。
李嘉文坐在龍椅上,感受著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的資訊和決策的權力,每一個決定都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生死,這種掌控命運的能力讓他心中湧起一種奇異的興奮。
在處理完一樁又一樁政事後,他慢慢站起身,目光掃過滿殿的大臣,深沉的聲音迴盪在空曠的大殿中:“朕問諸位,這天下除了朕,還有誰能掌控?”
大臣們齊刷刷跪下,高聲答道:“惟陛下獨尊!”
然而,他的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一股不安。
退朝之後,李嘉文來到了後宮。紅木雕花的長廊盡頭,精緻的窗格隔著層層輕紗,陽光透過紗簾,灑在鋪設精美地毯的地面上,一切都顯得寧靜而優雅。
伴隨著輕柔的古箏聲,無數宮女低眉順眼地在他的身邊忙碌,一名名貌美如花的嬪妃以各種姿態在他面前展現她們的魅力。她們穿著華麗的衣裳,一絲不苟的頭飾上鑲嵌著閃閃發光的珠寶,每個動作都透露出訓練有素的風情。
一名特別引人注目的美人輕步走到李嘉文前,低聲細語,帶著幾分嬌媚:“陛下,今日後宮中新添了幾種奇花異草,是否要為陛下獻上一番觀賞?”她的聲音柔和,眼波如水,彷彿能夠溶解心中的一切堅冰。
另一位嬪妃則端著金盤,盤中擺滿了珍饈美味,溫聲說道:“陛下,這是新近從海外貢來的珍品,還請陛下賜教是否合口味。”她的態度恭敬,手腕輕輕轉動,展示盤中的佳餚。
更多的美人加入了這場博得寵愛的競爭,她們或跳優美的舞蹈,或唱著悠揚的曲子,每一種表演都是為了引起李嘉文的注意和喜悅。
李嘉文看著這一切,他感到自已觸手就能得到,可內心有個聲音在告誡他,不能,不能這樣。
空印案的案子被報上來了,空印案是朱元璋時期的一件大案,按明朝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朱元璋時明朝的首都在南京,全國各地官員都要到南京來報送賬冊。當時上繳的是實物稅款即糧食,運輸過程中難免有損耗,出現賬冊與實物對不上的現象是大機率事件。稍有錯誤就要打回重報,江浙地區尚好,而云貴、兩廣、晉陝、四川的官員因當時交通並不發達,往來路途遙遠,如果需要發回重造勢必耽誤相當多的時間,所以前往戶部稽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這原本是從元朝既有的習慣性做法,也從未被明令禁止過。 朱元璋發現空印這種做法後,極為敵視。認為這是欺罔行徑,丞相、御史都不敢諫言 。下令,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這一案牽連了幾萬官員,是個不折不扣的冤案。
\"空印案\"的檔案被擺放在李嘉文面前時,大殿內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眾多大臣低頭不語,唯恐自已的言辭觸怒了這位皇帝。之前有大臣對皇帝勸諫,被他殺了。
李嘉文看著那厚厚的案卷,眉頭緊鎖。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從一位大臣轉移到另一位。\"這是何事?\"他聲音冷靜,但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個年長的大臣上前,顫抖著解釋:\"啟奏皇上,此案涉及多年來各地官員為應對戶部嚴苛的賬目核查,而預先蓋好印章的空白賬簿。此乃前朝遺留下的做法,未曾有所禁止。\"
李嘉文沉默了片刻,內心的鬥爭明顯。他知道此事的複雜性,一方面這是一種便於行政管理的做法,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如果不加以控制,確實可能滋生腐敗。他回想自已在現代的學識,知道剛硬的政策並不總是最佳解決方案。
\"這一做法雖源於前朝,但確實給予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機。然而,罪不至死。\"李嘉文宣佈,\"本朝將不再處死主印官員,但必須重罰以示警戒。副手以下,免予杖刑,但仍需接受警告與監察。\"
整個大殿內的氛圍突然變得輕鬆起來。大臣們彼此對視,眼中流露出明顯的驚訝與鬆懈。一位年輕的大臣率先跪下,高聲喊道:\"皇上聖明!\"接著,其他的大臣們也紛紛跪拜,大殿內迴響起一片整齊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
李嘉文站在御座上,聽著這如波濤般的喊聲,他的心中湧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權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