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父子爭執
穿成炮灰女配後我沉迷搞錢 楚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許清一副虛心接受指教的樣子,順勢跟宋文達討論起了做什麼生意合適,想試探一下宋文達對自己生意規模的接受程度,順便了解一下她的小竹編有沒有市場。
可惜宋文達是個典型的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生性子,滿腦子除了讀書、教書、培養兒子成才,對其他的事都一知半解的,在商業一道上更是一竅不通,連米價多少都不瞭解,許清沒能從他這裡得到任何可用的資訊。
不過今天最大的目標已經達成,能讓宋文達接受自己從四體不勤轉為自強不息的轉變,許清就覺得十分滿意了,從宋文達這裡開了口子,家裡剩下的人就好解決了。
除了宋渠。
許清有自知之明,自己要是和宋渠對上那是九死一生,所以如果不是到了逼不得已的地步,她都不想站到宋渠的對立面。
希望宋渠夠聰明,在自己的示好之下懂得對自己的異常裝聾作啞,日久天長見人心,只要宋渠不說,她一定會幫著宋家過上更好的生活的。
和宋文達培養了一番感情後,宋渠的藥也差不多煎好了,出於在沒有取得宋家人信任前和宋渠減少接觸的計劃,許清把藥盛好之後交給宋文達,自己則以家裡柴火不夠的名頭出門溜達去了。
宋渠吃完飯就回了自己的屋子,他自覺喝過一頓藥後身體稍好了一些,便坐在書桌前又開始背起了名家詩篇。
但不知怎的,他今日格外地不能集中精神,宋家院子小,屋子隔音本就不怎麼好,此刻主屋裡談話的聲音更是清晰地傳進他的耳朵裡,一字一句聽得格外真切,尤其是許清聲音清脆明朗,簡直就像在他耳邊說話似的。
宋渠讀書讀不進去,加上身體不舒服,隔壁少女隱約的笑聲引得他心浮氣躁,深吸了一口氣才讓自己冷靜下來。
哼,什麼孝順,還撿柴火?就會在他爹面前賣乖!
自他爹回來,許清一改常態地躲著他,估計是怕昨天的事露餡。
許清這女人實在可惡,今日的飯菜絕不可能是出自新手,她以前為了躲懶都能裝模做樣到那般地步,今天竟然提出來了要做生意,不知道又是在打什麼鬼主意。
還說要供他讀書?
她倒是會耍些嘴皮子功夫!
莫不是以為自己會和父親一樣耳根子軟,受她兩句甜言蜜語就心生好感?
還以為她真的放棄了那些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沒想到是換了個招數。
別說她沒那個本事,就算真的做成了,把金山銀山搬到自己面前,也休想讓自己折腰!
手中捧著的湯藥散出氤氳霧氣籠罩在宋渠的眉眼間,繚繞的白霧為他平添了一絲疏離冷清,也掩去了他眼底的異色,待他再抬眼看向宋文達時又恢復了平常的神色。
“爹,今天請大夫花了多少錢?”
宋文達朝他擺了擺手說:“你不用操心家裡的事,把藥趁熱喝了,快快養好身體才是正經事。”
宋渠抿了抿唇,想說什麼,猶豫了一下後把藥碗端起來一飲而盡,用帕子擦過嘴後才下定決心對宋文達說:“爹,我過兩年再去府學吧。”
“不行!”宋文達想也不想地否定了宋渠的話,“家裡砸鍋賣鐵也會供你讀書的!”
“爹,我在縣學照樣也能學到東西,還能幫上家裡的忙,何必要……”
“說不行就是不行!”宋文達急了,他很久都沒有這樣疾言厲色地說過話了,所以剛拍完桌子渾身氣勢就散了一半,沒過一會又變成了那副溫吞和緩的樣子。
他語重心長地對宋渠說:“讀書這件事除了天資,引路人也是很重要的。你去了府學就能見到更好的老師,有他們帶著你讀書那才是事半功倍呢,若是你一直囿於縣學,你無論怎麼學也不可能越過你們舉人夫子多少的,那是你寒窗苦讀這麼多年想要的結果嗎?”
縣學的先生說過了,以宋渠現在的學識考個舉人問題不大,區別只在於名次高低。恩科三年一開,去年開過春闈,再有便是來年秋闈,若是真的依了宋渠,在縣學蹉跎兩年光陰,他要如何趕得上秋試?
讀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宋文達苦口婆心地勸著兒子。
可宋渠卻越說越堅定,直言若是家裡到了要砸鍋賣鐵的地步,他這書不讀也罷。
這話可把宋文達起了個夠嗆,氣得他哆嗦著說不出話來。宋渠見狀也沒再繼續說,怕真把父親氣出個好歹來,轉頭握拳咳嗽了兩聲。
宋文達頓時心軟,上前給宋渠拍背,面容憂愁又無奈。
他知道今天宋渠說這話的意思是不想給家裡增添負擔,阿渠這孩子打小就懂事,可是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出讓阿渠因為懂事錯失了機遇的事。萬一浪費了宋渠過目不忘的天賦,那自己真是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想到這裡宋文達看著自己引以為傲的大兒子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轉身走之前拍拍宋渠的肩膀說:“這件事你現在不要再想了,等你病癒了再說。”
宋家父子間的談話不歡而散,許清揹著揹簍在外溜達的卻是分外歡快。
她先是順著大路在田間地頭走了一小圈,雖然因為進入深秋,作物都被收割完了,但山上的樹木還是綠意盎然。
呼吸著無汙染空氣,許清感覺自己的腳步都輕快了許多,她打算先去原主印象中的那片村尾的竹林看一眼,再順著路進山,找找有沒有什麼山珍可以撿回來吃吃。
“哼哼哼~”
許清哼著小曲踩著田埂往目的地溜達,一邊還抻著脖子四處打量,前世她和奶奶相依為命,從小就是從農村長起來的,後面因為師父喜歡隱居,也經常回村子裡拜訪師父,所以她對農村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
望著遠方嫋嫋的炊煙,耳邊偶爾傳來村人的交談聲,這種熟悉的生活方式讓許清感到一陣安心。
但在第三次被路過的村民對自己指指點點後,許清就不是那麼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