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在這裡休息會,你奶奶今天不在家,不著急去幹活。”

意滿猶豫了會兒,隨後搖頭,“今天那幾塊田的秧苗不種完了話,我奶奶晚上回去是會找人算賬的。”

“就找你算賬?你爺爺就把責任推在你身上了?”張珉華連續丟擲兩個疑問。

見人不答,張珉華料想也是這樣的。

“你現在繼續幹活,就算是神仙藥吃了還是會肚子痛的。”

意滿知道張珉華是真的為自已好,“張奶奶我就在這裡休息。”

張珉華見此點了點頭說:“你奶奶晚上如果要找你吵架,你就來找我,”張珉華認真說。

“你要不要上床睡一會了,或者我去給你拿個毯子。”

“張奶奶不用了,我就在這裡坐一會兒就行的,”意滿剛說完,張珉華已經在自家櫃子裡面翻出了一個花布毯子。

“我以前痛的時候啥也不想做,飯都吃不下,睡一會兒應該好一點,”張珉華邊說邊把毯子蓋在意滿腿上。

“我這邊還有點事,你先在這裡休息下哈,”意滿笑著朝張珉華點了點頭。

至於張珉華為什麼會做藥酒,主要是張珉華的母親原來是就懂藥理知識,家裡有人生病時就去山上摘草藥自已熬成汁來喝,許多平常的感冒一般就不用去醫院看了,自已就能看好,而張珉華因為有時會跟著母親一起去採草藥,所以也學到一點皮毛,對於小毛病自已也能解決,另外月經這樣常見的毛病以前也有人問過張珉華母親該如何醫治,故而張珉華也記住了大致的藥方,只是鄉下人的治療方法比不上正規的中藥房。

中藥房裡的藥材更加齊全,老中醫的醫術更老道,所以張珉華有時泡的草藥就不是那麼齊全。藥酒的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

陸躍就是上文中張珉華口中提到的的小陸姐,也就是她的孫女,陸躍喝藥效果就比較明顯,但是袁意滿喝時就沒有太大的作用,可能是因為體質的原因。

後來張珉華就再次問到意滿痛經的情況時,知道了藥酒對意滿沒有太大的效果,就在過年時將意滿來月經時痛經的情況告訴了李植娣。

正好李植娣過年回到了家。同時,張珉華還告訴寶來鎮賀梅倫老中醫在治療婦科方面很厲害,所以,在過完年沒幾天,李植娣就帶著袁意滿去找賀梅倫看病去了。

李植娣以前聽說過賀梅倫,但是沒有去找賀梅倫醫治過,再加上賀梅倫已經退休很久了。聽見賀梅倫這位老醫生還是有陌生感。

和羅仲聖的晚年情況不一樣,賀梅倫在正式退休後就回到了自家的農家小院裡面享受晚年時光。賀梅倫雖然名義上已經退休了,但是如果有病人找他看病時還是會醫治病人的。

主要是賀梅倫的家距離寶來鎮有段距離,所以不熟的人還找不到賀醫生的住處,好在張珉華和賀梅倫比較熟悉,另外,她告訴讓李植娣去帶意滿看醫生也是她提出來的,她也很樂意給李植娣帶路。

賀梅倫的村莊在寶來鎮正北方向,在情人崖一帶,要經過寶來小學走小路向北,中間是沒有大路或者以供車行駛的道路,平常住在這邊的居民都是徒步進出的。

但是,住在那邊的人並不是特別多,大約從寶來鎮走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到路源村,在進村後再走20分鐘的腳程就到了賀梅倫的家。

李植娣、袁意滿、張珉華一行三人一早就出發,到達路源村賀梅倫家時,只見遠處竹林處一茅草屋赫然出現在幾人的視野中。這裡的竹林是斑竹,竹子更為堅韌,用途很多。意滿家門前也有竹子,但是就是一般的品種,有時風一大就會被吹斷。

意滿還沒有在村裡或者附近看見這麼大片的斑竹林。

不過斑竹林旁邊除了有個茅草屋,旁邊還有幾間瓦房,幾人走進房子邊,不聞人聲,只見籬笆裡的雞咕咕的叫了幾聲。

幾人在房子周邊轉了轉,意滿在屋邊山坡朝西南方向看了去,正看見賀梅倫在家鋤地。旁邊果樹遮擋著,身影影影綽綽。

意滿向李植娣和張珉華喊了幾聲。兩人從後屋跑上了山坡,張珉華看見後朝賀梅倫跑了去,遠遠的看見賀梅倫就開始打招呼。

賀梅倫本來正在鋤地,聽見有人在喊自已,放下手中的活朝山坡邊的幾人看了去。

張珉華臉上笑吟吟地向面前的人說:“賀醫生,還在忙呢,您身體可真好啊,上次遇見鑫山了還給我說您老是閒不住。”

賀鑫山是賀梅倫的小兒子,畢業於某985科技大學,現在正在大企業裡做管理層,也算是當時寶來鎮出名的青年才俊。

賀梅倫知道張珉華的客套話,隨即謙虛的回答道:“人老了,平時活動活動,種種菜,養養花,松筋動骨,也廢不了多少力氣。”

賀梅倫的小院子打理得非常好,正是因為賀家小院的位置比較清幽,周圍的植被也顯得異常茂盛。

平日裡,賀梅倫在小院周圍種上花草,再接上路源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周邊的蔬菜和果實都得以澆灌,走進院子一看,長得又大又好,給人眼前一亮。

過來看過的人都會感嘆這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這樣的生活方式也相對比較符合賀梅倫的性格,待人溫和,儒雅隨性,樂享天命。

張珉華知道賀梅倫自謙,“您是真的勤快,什麼都會做,什麼都會幹,醫術還這麼好。”

張珉華對賀梅倫還是很尊敬的,早年間,張珉華結婚後,公婆一直希望張珉華能快點生小孩子,但是由於各種原因。

在結婚的頭兩年就一直沒有生小孩,在這期間,張珉華公婆一直認為是張珉華的身體原因,帶張珉華看了很多醫生,最終還是在賀梅倫這裡治理好的。後來張珉華就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也算是兒女雙全,家庭美滿,陸家以及張珉華都較為感激賀梅倫。

陸家直接認為這醫生的醫術真的不錯,成功的讓陸家有後,張珉華心裡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賀梅倫在為自已醫治時對自已的勸慰。

張珉華也感嘆自已遇到了好醫生,自已在前段時間一直是備受煎熬的,心裡真的有過不下去了的想法,賀梅倫在開藥的時候也聽說了張珉華的苦處,也一直在不斷的開解她。只是後來,每當看見小孩的時候還是會不禁想起這段往事。

賀梅倫知道張珉華帶袁意滿和李植娣來有事情,停下手下乾的活,招呼幾人進屋坐。接過張珉華剛才的話說:“哪有你說的喲,過得也將就,今天你帶來的是牛沁樺的家人吧。”

張珉華急忙說:“是呀,這是牛沁樺的媳婦李植娣,還有這是她女兒,叫袁意滿。”

賀梅倫聽後看向李植娣和袁意滿,微笑點了點頭。

李植娣其實原來見過賀梅倫的,以前在家裡其他親戚在賀梅倫這裡看過病,只是因為李植娣外出打工很久沒有回來,而且賀梅倫上了年紀,以前看過的病人又很多,難免有些記不住了。

正當李植娣這樣想,賀梅倫又開始對李植娣說:“雖然人很久沒看到了,這麼多年,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是當年你們結婚的時候,我也去過的呢,大致的印象還是有的。”

李植娣聽後說:“您老是老當益壯啊,賀醫生在寶來鎮是無人不知呀,您的醫術大城市的都比不上的呢。”

李植娣又嘆了口氣繼續說:“也是實在是沒法,大過年來打擾您,我女兒意滿來月經時經常痛,就想著您能不能幫忙看一下。”

賀梅倫其實一早就注意到了意滿,見著小女孩身體瘦弱,嘴唇無血色,頭髮枯黃。聽到李植娣說袁意滿經期時肚子痛,便叫袁意滿來桌櫃前坐下,隨後洗手並將藥櫃和病事簿拿了出來,開始問診。

賀梅倫根據袁意滿和李植娣的描述,不久就開出了藥方,並告知藥物的服用劑量和方法以及飲食需要注意的地方。

賀梅倫給袁意滿開的是中藥,需要自已拿著藥方去抓藥。袁意滿不懂方子,但是就是潛意識的認為這個醫生是靠譜的。

李植娣拿回來的藥是需要將藥材打成了粉末狀進行服用的,因為賀梅倫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袁意滿平日裡要學習和幹活,而且自已的爺爺奶奶也很少關心自已的孫女,所以考慮袁意滿沒有時間熬藥,就把藥配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粉末。

在看完病後,李植娣就和張珉華等人回到了小龍村。

李植娣得知張珉華如此關心袁意滿起初還有些驚訝,不過後來想了想都是鄰居,而且袁意滿和張珉華的孫女的年齡也比較相近,這樣做也是情有可緣的。

張珉華也告訴李植娣要多關心小孩的健康,其他並未未多說。

上次張珉華將此事告訴袁志矽夫妻後,她知道牛沁樺已經知曉是自已告訴她兒子兒媳。便叫袁文棕來找自已兒子,果不其然,自已兒子勸自已不要管別人家的事情,免得惹禍上身。

張珉華沒有過多和自已兒子爭辯,但是她從打心底還是認為自已是沒有做錯的,其他的也無需多想。她早知道牛沁樺對自已有意見,她不需要去特意討好這種人,或許自已能活多久自已也不知道。

張珉華的老公是陸挽鋼,陸挽鋼在幾年前就去世了,陸挽鋼在世時對張珉華還是不錯的。即便後來陸挽鋼去世,張珉華也是有足夠的積蓄來支撐自已以後的生活。只是自已的兒子和女兒工作都比較忙,不經常在家,所以張珉華也算的上是空巢老人。

在小龍村,這種孤寡老人很多,但其實張珉華的生活基本是能得到保障,還算是村裡面過得相對好一點的。小龍村和其他村很多老人沒有生活來源,日子也是過得很艱難。

有些人看似有老伴,實際也過得不如意,年輕時對家庭不好或者有家暴傾向的男人到了老了之後,依然本性難移。

意滿知道村裡有些女人動不動就會被自已的老公打,在外面幹活時,就有老婆婆因為一點小事情就被自已的老伴拳打腳踢,打人者面目可憎又可恨。如果說有選擇,那麼她們還會選擇婚姻嗎?答案有很多,但是說“不”的應該佔多數吧。

一生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一生過得就是行屍走肉一般。她(他)們或許嘗試過反抗,但是在遭受到一次次打壓後,她(他)們退卻了,麻木了,麻木的同時還能減輕傷痛,清醒的活著必定要承受痛苦。

小龍村的離婚率很低,在那個年代,離婚被視為羞辱、恥辱的一件事,很多人即便有能力和機會離婚也不會選擇離婚,因為她們認為自已如果這樣做就會遭到萬人的唾罵,還有自已還有小孩,孩子離了怎麼辦。小孩很多時候既是她們的軟肋也是盔甲。

在知道自已老公是何種本性後,更不敢將孩子留在家裡,奈何自已不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經濟收入達不到能獨立撫養孩子的標準,最終也只有默默忍受。有些女人是自已老公死了才最終得以解脫。

當然不可否認,被家暴的男人也存在,他們的處境同樣艱難,就像袁文棕,在意滿看來就是忍氣吞聲了大半輩子。

意滿想,她心裡認為張珉華現在的狀態挺好的,雖然一個人,但是無憂無慮,兒子女兒工作穩定,自已孫女也不需要自已照顧,自已也不用伺候丈夫。

但是上天總會開玩笑,以為上天是給了你一扇窗,其實,那只是一個破窗。

在意滿15歲上初二時,張珉華已然68歲了,68在農村算是高齡了。

一天,張珉華在自已的菜地裡摘番茄,突發腦溢血,隨後倒在了地上,全身性的抽搐伴隨著意識模糊。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眷顧,恰巧在張珉華倒地後不久,同村一人路過發現了她,就叫來了其他人,因為在當時小龍村有手機的人非常少,即便是有手機也是“老人機”,功能簡單,用途有限,所以他們的第一時間是想著趕緊將張珉華送到醫院而並不是呼叫救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