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遠和秦雪茹婚後的生活甜蜜幸福。

兩個小夫妻如膠似漆。

劉光遠知道半島的那場戰爭無法避免,自已必將會扛起槍走上戰場。

在難得的和平時光裡,儘可能地和秦雪茹在一起多多相處。

寵愛自已的小嬌妻。

每天清晨,劉光遠總是第一個醒來。

他會輕手輕腳地準備早餐,然後靜靜地坐在餐桌旁,等待秦雪茹從夢中醒來。

秦雪茹帶著朦朧的睡眼,嘴角掛著滿足的微笑。

走到餐桌前,看到劉光遠為她準備的一切,心中充滿了幸福。

秦雪茹和劉母相處的非常好,成了南鑼古巷婆媳關係的典範。

......

南鑼古巷95號四合院後院,秦雪茹、劉母、一大媽、三大媽、賈張氏和聾老太太等幾位婦女正圍坐在一起。

手中的針線穿梭不息,她們正在忙碌著一項特殊的任務——為劉光遠所在的三連戰士們製作布鞋和棉鞋。

由於丈夫劉光遠,三連,一個由大約120名戰士組成的隊伍,是秦雪茹心中的英雄隊伍。

秦雪茹的手指靈巧而迅速,每一針每一線都蘊含著她對劉光遠的愛意。

劉母則稍顯沉默,她的動作不如秦雪茹那般熟練,但每一針每一線都堅實有力,彷彿能夠承載起她對兒子所有期望與祝福。

一大媽和三大媽則是婦女中的活力源泉,她們時而談笑風生,時而互相幫助解決做鞋過程中的難題。

聾老太太則是四合院女人們的靈魂人物。

她年紀最大,經驗最豐富,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提出寶貴的建議。

她的手已經不如年輕時候那般靈活,但她的心中有著一股不屈的力量,支撐著她完成每一雙鞋的製作。

“年輕的時候,我領著姐妹們為紅軍編草鞋。中年的時候,給我兒子所在的隊伍做布鞋。我們的新華夏國成立了。現在,我年輕大了,沒有想到還能發揮餘熱,為光遠所在的部隊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我這個老太婆知足了。”

聾老太太的眼中飽含熱淚,長嘆一聲:“可惜我現在孤身一人,丈夫和兒子都不在了。我有點想他們。”

秦雪茹放下手中的針線和鞋底,走到聾老太太身後,摟著她說:“奶奶,您是個普通而偉大的人,您為三代軍人做鞋,這種經歷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有。光遠就是您親孫子,我就是您孫媳婦。我們為您養老。”

“嬸子,俺兒媳婦說的對。我們家肯定管你。”

劉母現在升級為四合院的二大媽,同時又是軍屬,思想覺悟大幅提升。

聾老太太抿嘴一笑:“雪茹,你能說出這種話,我這個半截入土之人,只能偷著樂了。”

秦雪茹握著她那雙粗糙的手:“奶奶,您一定長命百歲。”

院子裡的大槐樹枝頭,幾隻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女人們穿針引線,笑聲一片。

......

1950年10月8日,劉光遠回部隊的日子到了。

“雪茹,我今天就要走了。你一定好好的。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者遇到什麼困難,多找田姨請教。”

劉光遠緊緊地抱著秦雪茹。

“老公,這個家交給我,你放心。”

秦雪茹為他準備了窩窩頭和白麵饅頭,都裝進包袱中。

“爸爸,媽媽,雪茹,再見!”

劉光遠將包袱背在身上,朝著父母和妻子揮揮手,朝著外面走去。

劉母抱著劉光福,關切地說:“光遠,路上慢點。”

易中海情緒激動:“光遠,你穿上軍裝真帥氣,真給我們老劉家長臉。”

“老公,我騎車送你。”

秦雪茹推著腳踏車,跟在劉光遠身後。

“雪茹,我騎車馱你。”

劉光遠扭頭看著秦雪茹這個小妮子,心中美滋滋。

“老公,我馱你。我可以的,你上來吧。”

走出四合院,秦雪茹騎上腳踏車,面帶微笑。

“雪茹,我真上來了啊?”

劉光遠慢慢地坐到後座上,摟著秦雪茹的柳腰。

“我老公好重啊!”

秦雪茹費力地蹬著腳踏車,額頭冒著汗水。

劉光遠看著秦雪茹吃力的樣子,憐香惜玉。

他立刻雙腳著地,腳踏車停了下來。

“雪茹,我馱你。”

劉光遠抬起胳膊,用衣袖為秦雪茹擦了擦汗。

“老公,你真好!”

秦雪茹把腳踏車交給劉光遠,乖乖地坐到後座上。

“雪茹,坐穩扶好,我要加速了!”

劉光遠快速地蹬著腳踏車。

“老公,你說我能懷上孩子嗎?”

秦雪茹靠在劉光遠的肩膀上,喃喃地說道。

“雪茹,說真的,我也不知道。”

劉光遠心想已經播種,是否會生根發芽,他也不知道。

“恩,老公,我想給你生孩子。我們生好多好多孩子。我連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如果生個男孩就叫劉憲華,生個女孩就叫劉亦菲。”

秦雪茹臉上泛起一抹紅暈。

劉光遠淡淡一笑:“雪茹,你高興就好。不過啊!名字是起得真好,說明你是個文化人。”

這兩個名字太熟悉了,似乎在哪裡聽過,或許是上一世的朋友吧。

進入軍營駐地的大門之外,劉光遠停好腳踏車,拉著秦雪茹的手:“老婆,謝謝你來送我。回去路上慢點。”

“恩,老公。我會想著你的。為了我,你一定要平平安安。”

秦雪茹抱了一下劉光遠,扭頭騎上腳踏車。

新婚不足半個月,丈夫不得不回到軍營。

她真心捨不得,但是也不能阻攔。

這個小妮子眼睛溼潤了,快速地蹬著腳踏車,不敢回頭。

作為一名軍嫂,她害怕丈夫看到自已流淚。

望著秦雪茹的背影消失不見,劉光遠整理了一下軍帽。

他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大門走去。

牆上是醒目的宣傳標語:

“為人民服務!”

“人民的軍隊為人民!”

“平常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

門前,兩位身著軍裝的戰士挺拔如松。

他們的眼神堅定,手中的槍械閃爍著寒光,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

隨著劉光遠的接近,兩位戰士的目光注視著他。

他們的目光中沒有絲毫的懈怠,只有對職責的堅守。

劉光遠抬起右手,朝他們敬禮。

兩位戰士感受到了劉光遠的敬意,他們也迅速抬起右手,回以同樣莊重的敬禮。

在這個瞬間,三人心照不宣,彼此間傳遞著軍人之間特有的默契和友誼。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對軍人職責的無聲宣言。

“同志,你好,我是3連戰士劉光遠。”

劉光遠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自已的證件,遞到其中一名年輕戰士的手中。

那是一個稍有磨損的紅本本,上面有歲月的痕跡和榮譽的印記。

年輕的戰士接過證件,他看看證件,又看了看眼前這位英姿勃發的劉光遠。

“劉連長,歡迎歸隊!歡迎回家!”

年輕戰士抬起頭,眼中充滿了敬意。

“謝謝同志,你辛苦了。”

劉光遠點點頭,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劉光遠收起證件,走進營地。

這個軍營是由一個廢棄的工廠改造而成,佔地大約50畝。

望著藍天白雲下飄揚的紅旗,劉光遠肅然起敬,行注目禮。

戰士們或在跑步,或者進行射擊訓練,或者匍匐前進。

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這些戰友們曾與他並肩作戰,共同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

他們一起經歷了艱苦的訓練,一起經歷了戰爭硝煙的洗禮。

如今,他們又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