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一天,一起實習的劉雯辭職了,至此她在公司上班還不滿一年。子祥對此不感到意外,因為平常就經常聽到她在抱怨,身邊的老員工都是些老油條,髒活累活都甩給她一個小女生來幹,領導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也拿這幫偷奸耍滑的人沒辦法。劉雯負責的是寬頻裝維管理,一邊裝維隊伍不聽招呼,裝維質量差,故障率高,服務態度差。另一邊她頻頻接到客戶的投訴和抱怨,客戶滿意度總是被打低分。為此,劉雯經常斥責裝維隊伍,但因為他們由第三方直接管理,所以再多的口舌也不起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寬頻裝維就更差。最後,她再也無心幹下去,毅然決定辭職,她調侃說,自已是學文學的,四年飽讀詩書不僅沒能發揮文字之美的功用,反而用在了跟人爆粗口上。
劉雯的離職在這一批新員工群裡炸開了鍋,像導火索一樣點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激憤,大家開始對公司口誅筆伐。這公司會多材料多屁事多,業務多而不精,流程還十分複雜,業務系統垃圾問題頻出,產品故障率高資費卻不低。領導眼裡只有指標,只要結果不管過程,同事推諉扯皮,個個都是打太極的高手,結果累的累死,閒的閒死,煩的煩死。最可氣的是,入職時宣揚的三年買車五年買房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一個月到手三四千的工資還不夠他們吃飯買衣服談戀愛,更別提什麼買房買車。說到激動的時候,有幾人在群裡也信誓旦旦的揚言“等考上公務員,老子也不幹了”。對這幫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彷彿從天堂掉進地獄,原本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沒想到剛邁出第一步就被這無情的現實打了臉。他們覺得這是公司欺騙了他們,是社會欺騙了他們,他們讀那麼多的書不應該用來耗費在這無聊的人和事上,他們應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去創造去創新,去發揮他們應有的價值。吐槽完了,發洩完了,劉雯在群裡發了一句“祝各位兄弟姐妹工作順利,早日暴富”,隨後大家也都祝她考公上岸,群裡的憤慨被大家的祝福所淹沒,隨後便歸於平靜。每個人還是該寫材料的寫材料,該處理問題的處理問題,該跑業務的跑業務,沒有劉雯那樣離開的勇氣,那就只有忍氣吞聲,繼續苦逼。
子祥對大家吐槽的東西深有同感,尤其他已經在一家民企裡待過,央企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更讓他難以接受。最難的是,以前是精於業,現在則要精於人,過去是勞身,現在是勞心,這份工作要讓他琢磨起人來,這對他這個榆木腦袋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這公司裡的人五花八門,老人倚老賣老,懶人摸魚抓蝦,那些個“皇親國戚”哪裡清閒就佔著哪,這幫人少幹活,幹輕活卻拿著同樣的工資,怎能叫人心裡平衡。公司裡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子,有的是親兄弟姊妹,有的是侄兒外甥,有的是親家,還有的是同學至交,在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說話做事都要格外小心,一不小心就能穿到人家耳朵裡。有關係的人在縣市公司之間來去自如,部門之間換來跳去,誇張的甚至出辭職去了還能回來,跟進出自家大門沒什麼兩樣。沒關係的就只能磨練自已,等著有人騰出位子來,透過競聘上崗一條路,可有時候競聘也是量身定製,走走過場而已。員工上升無路就躺平擺爛,能出五分力就絕不多出一分,隨時把“不歸我管”,“我不知道”,“你找誰誰誰”掛在嘴邊,你還不能跟他紅臉,還得客客氣氣,畢恭畢敬的回一句“謝謝”,你要是跟他認真置氣,最後肯定會被罵個狗血淋頭。領導幹部躺平的人也不在少數,提拔無望就佛系任職,動動嘴皮子,揮揮胳膊肘,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有些甚至關著門打起瞌睡,呼嚕聲都震響一個樓層。這幫人把著茅坑不拉屎,一個位子躺上幾年,換個位子接著躺,一圈轉下來也到了該退休的年齡,只可恨堵了年輕人上升的通道,坐享著集體的勞動成果,怎能叫人不氣憤。你可能問為啥不免了他,要知道一把手都是異地任職,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敢輕易得罪人。反正他也是兩三年一挪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則忍,人情社會,給別人留一線生機就是給自已留一條退路。
聽話的人幹苦活,能力強的人乾重活,像這樣的普通員工勞苦而功不高,工資和那些躺平擺爛的和那些皇親國戚差不了多少,年終獎比他們多拿一些,反而還會被他們講一些酸溜溜的話,就好像搶了他們的功勞一樣。到了競聘提幹的時候,還得給有關係有背景有學歷的人讓位,何雲濤就是這樣,進公司六年,業務能力不差,交際應酬也能行,只可惜是個大專學歷,又沒什麼關係,近些年公司招聘來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用人也朝著大學生傾斜,所以像他這樣能力水平不低的老員工始終得不到一個提拔重用的機會。不過何雲濤沒有躺平擺爛,照例認認真真的幹著活,每逢競聘也都積極參與,就算明知聘不上也要表現出積極上進的態度,否則如果連態度都沒了,那就公司就更不可能任用。
員工尚且如此,部門之間也好不到哪去,擺架子,你急不急,你動他不動,任務分工,推三阻四,總之本著不攬事、不擔責的原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部門之間對接不了,最後就鬧到領導那裡去,這時候領導也不好偏袒或者指責哪一方,就充當起和事佬來。對部門負責人來說,領導的面子始終是要給的,但也只是表面一團和氣,私下裡還是牛角尖頂牛角尖,你唱戲,他拆臺,就是喜歡窩裡鬥。
為了拉攏關係,公司內部經常搞各種各樣的部門聯誼活動,打著“增進部門間感情,增強公司凝聚力”的旗號吃喝玩樂,玩遊戲,搞體育競賽,秀才藝是前奏,到了飯桌上拼酒才是重頭戲。主家盡顯熱情待客之道,又多少帶著些報仇雪恨的心理,頻頻敬酒,感謝感恩的溢美之詞一套又一套,目的就是灌他個六親不認,七竅流血。客家也不是吃素的,你敬我一杯,我必回敬你一瓶,這酒局不再代表個人,而是代表著部門的臉面,輸了就抬不起頭,所以誰也不能慫。漸漸的,飯桌上的雙方聲調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衝,相互開始叫囂,相敬如賓演變成為勢不兩立,不過這不是要打架,而是比氣勢。於是雙方對坐,排兵佈陣,五指伸縮有如刀光劍影,划拳的喊聲威震八方,加油助威和歡呼聲更是不絕於耳。底酒從三杯加到三瓶,根本不存在喝不下這個說法,只有敢不敢喝的勇氣。酒越喝越多,人越喝越軟,最後依然勝負難分。這活動增進了多少感情不知道,提升多少凝聚力也不清楚,不過有一點倒是很清楚,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總之以後部門之間是好辦事了。
子祥是個老實人,一沒關係沒背景,二又是新人,所以面對不公只能忍氣吞聲,遇見看不慣的只能心裡憤憤不平。從小孔劉二人教育他有話要好好說,與人相處要和和氣氣,所以他不會主動挑事,儘管有時候他真的很想抽那些孫子幾個大耳瓜子,但細細一想“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深呼吸幾次也就罷了。他不想站隊更不會拉幫結夥,不嚼舌根,不信謠不傳謠,他只想獨善其身,只要每天能把工作上的事處理好,到點準時下班就心滿意足。他見誰都客客氣氣,向人請教畢恭畢敬,別人來找他幫忙更不會趾高氣昂,他一如既往的保持微笑,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漸漸的笑臉就成了他臉上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