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小兒,即便我實力十不存一,也不是你們能冒犯的。”

它被這群蟲子躲來躲去的,搞得煩透了。

狂風驟起,一對翅膀從後方長出,它飛向空中。

“陰暗地獄。”

天空徹底黑了下來,無窮無盡的旋渦在人群中出現。

似沼澤般將人吸入漩渦中。

領域開啟後,這一鎮之地都被覆蓋。

在旋渦最中央的幾人拼命掙扎著。

突兀的一聲響起,中斷了他們流逝的生命。

“降世,平天”

金光驟起,從內部出現一面鏡子,打破黑暗,直達天幕。

黑暗中,正大快朵頤的魔頭見此,不由心生畏懼,若它全盛時期,必然不懼。

可如今它卻該走了。

“鏡城,無邊域。”

從鏡中走出一少年,天上出現無數光鏡,將他的身影立身在無數鏡面前。

“嗜血,好久不見,可還記得我。”

光亮刺痛它的雙眸,不由有些晃神。

“桀桀桀,我說是誰呢,原來是李詩的狗腿子。”

他聽聞,怒氣浮現眼前,“階下囚也配叫。”

鏡中金光射在它身上,它極力用劍身抵擋那傳來的灼燒感。

“當初留你一命是看你還有用,如今你該如何逃呢?”

眼看魔頭被壓制,這等狀況有些出乎意料。

黑衣人趁著此時,潛入李氏祠堂,將原本鏡子放置處的供臺打翻,供臺下暗藏密室。

密室中央被困著一頭石龍,龍口處有著一團液態氣體,在那裡靜靜漂浮著。

“為了我族大業,為了我族大業。”眾人呼喊

“一號,上前吃掉它。”

一號上前並未多言。

而是將嘴放在龍口中啃食著液體,液體不斷流失,而它未啃食到三分之一就死去。

“這等物品只能用特殊種族的性命來填,就讓他們蝶妖一族來獻身吧。”

其實他們這些人並非真正的蝶妖,而是半妖。

天生可以吃掉封印成長,但那卻只有純種才行。

他們是殘次品。

在經過數人的努力後,龍頭裂開,一條黑龍醒來。

黑龍騰空而起,發出一聲龍吟。

它的身軀巨大無比,爪子提起房子朝天空一扔,用龍尾一甩就朝少年砸去。

吼叫聲將周圍人震得口吐鮮血。

黑龍離開處,巨大的洞窟出現在黑衣人眼前。

“離開吧,這裡將淪為人間煉獄。”

“撕咬聲,啃食聲。”

一隻只爪子順著洞口爬出。

“好一個陽謀,鼠輩找死。”

“他放棄壓制魔頭,將它束縛住後。”

轉向洞口處,金光閃過。

“走不掉了,我等恭祝妖皇大業一帆風順。”

他臉色癲狂的看了看那如太陽一般耀眼的光芒,同幾人消失在光亮中。

少年雙手結印,口中唸唸有詞。

瞬間,無數道金色光線從他身體中迸發而出,匯聚成一個巨大的光球,向黑龍攻去。

黑龍感受到了威脅,張開血盆大口,噴出一股黑色火焰。

兩者相撞,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

少年嘴角溢位一絲鮮血,但他毫不退縮,繼續施展法術。

他只是器靈,在沒有人掌控的情況下,消耗的都是他的法力。

法力本就不多,而今多方狀況頻出,他也有些支撐不住。

只見他手中出現一把寶劍,散發著凌厲的氣息。

他一躍而起,衝向黑龍。

黑龍見狀,用尾巴狠狠地掃向少年。

少年側身躲過,順勢一劍刺向黑龍的腹部。

黑龍吃痛,怒吼一聲,掀起一陣狂風。少年在風中穩住身形,再次發動攻擊。

被困在街中間的魔頭衝破封印,在要逃走時,將魔劍殺向少年。

深淵洞窟中,魔氣肆掠,衝出對百姓大肆掠殺。

“日輪劍,金烏神火”

天火沖天而起,如隕石般降臨小鎮。

“這般情況,也顧不得破壞有多嚴重了。”

他看著天空中眼花繚亂的各種法術對砍,以及魔頭禍亂。

法力燃燒著,

“牽引之術”

神火降臨,向洞窟掉下,接連不斷的。

魔頭見空中像隕石大小的火團,它放棄給予少年的最後一擊,轉而開始逃跑。

火團落入洞窟,引發了劇烈的爆炸。

然而魔氣仍然存在。

他眼看此景,不由加大了法力輸出。

地面搖晃,煙塵瀰漫,整個小鎮彷彿陷入了末日之中。

少年趁機用盡最後的力量,揮劍斬向黑龍。劍光劃過,黑龍慘叫著倒地不起。

魔頭在逃亡中被神火擊中,被燃燒成灰燼。

隨著黑龍和魔頭的消亡,天空逐漸恢復清明。

少年疲憊地倒在地上,望著滿目瘡痍的小鎮。

金烏之火將洞窟越燒越大。

他皺了皺眉。

“收”

火焰回到了劍上。

黑氣無窮無盡冒出,似沒有終點。

少年回到鏡中,鏡子在空中不斷下落,再將要掉到地上時,被應安樂用手接著。

“這好寶貝是我的了。”

他將鏡子揣到懷裡,看著洞窟不斷冒著黑氣。

“補天沒補過,但補個小洞還是可以的。”

應安樂從懷中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珠子。

這是定風珠,可是寶貝,放在這裡算是浪費了。

注入靈力後,珠子飛到洞頂,散發出柔和的光芒。

光芒所及之處,黑氣漸漸消散。

看著黑氣逐漸消失,應安樂鬆了口氣。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

應安樂抬頭望去,只見一群人朝著這邊走來。

為首的是一位老者,他看著應安樂,眼中滿是感激。

“多謝大人救了我李家鎮,我等感激不盡。”

“我李家祖傳平天鏡就交由大人照顧了,望大人能讓它再現榮光。”

應安樂看見此景也不由有些感觸。

“在下幾人乃鎮魔司鎮魔衛,望前輩告知名諱,好報答前輩大恩。”

“在下應安樂,如果可以,你們也可以叫我應小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