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來長安之前,薛仁貴就已經聽說了,自洪災過後,關中匪賊出沒極多。

縱是天子腳下,也有不少人嘯聚山林,洗劫過往客商。

“把車馬留下,可以留你們一條性命。”

原來山賊早就盯上了這批藥材。

只見薛仁貴叔父略一抱拳,恭敬道:

“我等系絳州通判龍應時大人麾下家僕,途徑此地,未有冒犯,還望幾位好漢高抬貴手。”

薛仁貴默然不語,暗中緊緊攥著腰間的佩刀。

不多時,山賊中緩緩走出一人,是個膚色黝黑的精瘦漢子,一開口便露出滿嘴爛牙,笑道:

“我們既然敢在皇族賜田一帶劫掠,難道還會怕一個小小的絳州通判?少廢話,把東西留下,滾!”

說完又瞥了一眼薛仁貴,冷笑道:“你不妨拔出刀來試試,我倒要看看你有幾分本事!”

“拔就拔,難道我還怕你不成!”

薛仁貴大喊一聲,鏘的一聲拔出佩刀來。

他並非愣頭青,而是對自已的身手非常自信——

從絳州到長安數百里之遙,他一路沿途殺死的蟊賊,少說也有二三十個。

無一例外,這些人全是覬覦藥材的賊寇!

“不知好歹的蠢貨,弟兄們,剁了他!”

爛牙漢子一揮手,一眾山賊高舉朴刀,正要痛下殺手。

就在這時,不遠處,一道急促的馬蹄聲傳來。

亭子裡的那個青年趕來了。

爛牙漢子見狀,眼中閃過一絲忌憚,高聲道:“秦世子,你我向來井水不犯河水,莫非今日是要插手我們弟兄的活計?”

來人正是秦懷玉,但見他翻身下馬,渾然不懼,緩緩走來。

“平日你們常在此地打家劫舍,我倒是一回也沒撞見。今日好不容易碰上一樁,豈能置若罔聞?”

秦懷玉呵呵笑道。

爛牙漢子聞言,幾近咬牙切齒道:

“世子休要欺人太甚,日前麥熟之時,附近一帶王公國戚的麥田,沒有我們兄弟不敢搶的!”

“唯獨這一片稻田,我們兄弟從未染指!長安百姓無人不知燕王高義,我們兄弟雖落草為寇,卻也懂得禮義廉恥。自世子來此督種稻田,我等一向敬重,從未劫掠過田中農夫!”

薛仁貴聞言心中一驚,原來這片稻田居然是燕王殿下的。

這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稻田,燕王居然派一位世子前來督種?

秦懷玉聞言,不屑笑道:“爾等賊寇,也知禮義二字?十息之內,若執迷不悟逗留於此,休怪我手下無情!”

話音剛落,只見他身後出現了大批翼國公府的護衛。

爛牙漢子哼了一聲,慌忙率眾賊匪逃竄而去。

薛仁貴叔父見狀,頓時感激不已:“多謝世子仗義相助。”

說完便將叔侄二人護送藥材入京一事娓娓道來。

秦懷玉道:“近來城外匪賊極多,等你們進了城,這一個月暫且不要出來,等朝廷派兵剿匪之後,再回故鄉也不遲。”

薛仁貴叔父回道:“世子大恩,我二人沒齒難忘。”

這時,薛仁貴卻忍不住問道:“敢問世子,燕王殿下的稻子,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話還沒說完,他叔父便狠狠瞪了他一眼。

那眼神彷彿在說,不該問的別問!

秦懷玉笑道:“你很快就會知道了......對了,方才被這麼多山賊包圍,你為何一點也不怕?”

薛仁貴道:“不怕就是不怕。”

“世子見諒!我這侄兒自幼喪親,性子耿直,言語若有衝撞處,還望世子海涵。”

他的叔父連忙請罪。

秦懷玉揮了揮手,不以為意道:

“燕王殿下曾對我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想來正是如此。殿下若見了這位仁兄,恐怕也會欣賞一二。”

薛仁貴拱了拱手,一臉耿直道:“區區十幾個蟊賊,我還沒有放在眼裡。”

秦懷玉哈哈大笑,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賞:“果然是個身手了得的練家子,只可惜寄人籬下,難展宏圖之志。”

薛仁貴臉上帶著一絲自嘲的笑意,道:“朝廷以文取仕,我等習武之人除了投身戎馬,哪有出頭之日?”

說完又長長一嘆,道:“我大唐以武立國,如今只有文科舉,卻不見武科舉,實在令天下武人心寒。”

秦懷玉深深望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隨後縱馬離去,回到了亭子裡。

等目送薛仁貴叔侄進城後,他腦海裡卻忽然蹦出個念頭來。

“朝廷若真能推行武科舉,當是國之大幸......想來殿下應該會鼎力相助。”

......

次日一早,太極殿,百官朝會。

秋闈在即,曾經放出豪言壯語“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李世民自然十分看重,於是下旨欽點黃門侍郎韋挺任秋闈主考官,東宮太子詹事于志寧為副考官。

這道聖旨一下,頓時引來百官議論。

韋挺當年在魏王府任長史,是不折不扣的魏王嫡系派。

于志寧除了是東宮太子詹事,還是李承乾的蒙學恩師,典型的太子黨一派中堅力量。

由此看來,秋闈放榜以後,今科進士便在無形中被劃分為了太子黨和魏王黨。

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這場科舉不僅僅是天下世子魚躍龍門的重要時機,同時也是太子和魏王兩大派系第一次正面較量。

“臣必定不負陛下所託!”

韋挺領旨後,悄悄和御階之下的李泰交換了一個眼神。

很快,李世民又問:“此番國子監考校之生徒中,可有出類拔萃者?”

國子監祭酒賈公彥緩緩出列道:

“啟奏陛下,婺州有一神童名曰駱賓王,時年七歲。其人五歲成詩,口誦六經,博學多識,聰敏異常。其父乃博昌縣令駱履元,系武德七年明經科進士。”

李世民聞言莞爾道:“七歲的孩子能完成國子監考校,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年紀尚幼,還是讓他過幾年再來科考吧!”

“此次秋闈省試,乃國之大事,望諸卿切莫懈怠,為我大唐選送良材。”

不久,朝會散去,李世民只留下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以及四大宰相。

“父皇,兒臣不才,願化名一學子,參與此次科考,以校驗平生之所學。”

李泰忽然一開口,頓時把李承乾嚇了一跳。

這廝居然想要赴考省試,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