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不宰一刀,良心過不去啊
大唐:讓你造反,你怎麼成忠臣了 幸福的爬爬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佑萬萬沒想到,他老爹李世民居然會在中秋節這天晚上來探望。
燕王府上下大修,很多地方水泥未乾,可李世民偏偏要體驗一下水泥路的“走感”。
無奈之下,李佑只好帶他去花圃一帶,也就是昨天帶李靖來過的地方。
“路面居然如此結實?”
李世民對腳下堅實的水泥路大為震撼。
起初,他還以為這段光滑平整的小路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現在看來,是他大意了。
道路堅固的質量,恐怕比太極殿修得還好!
李佑見狀不由得發笑,這還叫結實?
裡面可是一根鋼筋都沒有啊。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爹,水泥這種提前一千多年出現的現代產物,能引發這樣的效果,絲毫不足為奇。
李世民心動不已道:“倘若能讓整座長安城都以水泥鋪路,那該多好啊。這水泥可是佑兒研製出來的?”
李佑連忙搖頭。
雖說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他完全可以製造出類似水泥的材料,不過質量肯定比不上系統供應的高分子耐用型水泥。
可關鍵在於,他沒必要研製啊,系統足量供應水泥,他只要輕鬆躺平,就能壟斷市場!
賣力不討好的事情,他李某人絕對不幹。
“既然如此,這水泥造價如何?”
李世民動了鋪水泥地的心思,想著讓國庫撥款,在皇宮也修一條水泥路出來。
李佑思索一陣後,給出了一個保守的數字:“水泥頗為昂貴,僅修路一尺,恐怕得花費十兩銀子。”
換作別人,他恐怕不會這麼獅子大開口。
可對方是誰?
他爹李世民,大唐皇帝,不缺錢!
這麼大個冤種站在眼前不狠狠宰上一刀,李佑的良心根本過不去啊。
李世民一聽,臉上的肌肉不禁抽了抽。
一尺十兩......
朱雀大街足足有一千多丈,這算下來得多少錢啊?
“國祚初立,還是不宜鋪張浪費......”
李世民心疼國庫銀子,最後還是放棄了。
不過,他很快又打起了火鍋底料的主意:
“朕方才去了尉遲敬德府上,稍稍嚐了嚐火鍋的味道,倒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又聽說這火鍋底料是你送給他的......佑兒不妨也送幾包給朕吧!”
李佑聞言一愣。
誰啊這是,張口就是白嫖?
常言道:雁過拔毛。
他老爹這個大金主好不容易來燕王府一趟,李佑怎麼可能輕易讓他一毛錢不出,就給白嫖了?
堅決不答應,就算是他爹也不行!
“火鍋原料造價不菲,且如今供應困難,只怕兒臣有心無力啊!”
李佑裝作為難的樣子。
李世民何其聰明,聽出了弦外之音,當即大方表示道:“佑兒不必憂慮,一包火鍋底料,朕願出一百兩購之。”
一百兩的購買力,放在後世恐怕能買上一萬包火鍋底料了。
這門生意對李佑而言,自然穩賺不賠。
可他還是覺得宰少了。
“一百兩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兒臣府藏僅有幾包,難以割愛啊......不久前京中有人慾出一千兩購買,都被兒臣拒絕了......”
李佑無可奈何地嘆道。
李世民聽後足足愣了幾秒,方才反應過來——佑兒恐怕是打算狠狠宰自已一刀啊。
好個不吃虧的主,連朕的面子都不給!
斟酌片刻,最後還是妥協了:“一千兩便一千兩,你這便差人送十包入宮,明日太府寺會把錢送來。”
沒辦法,誰讓火鍋的誘惑令他這個皇帝都把持不住!
“兒臣謹遵父皇之命。”
一萬兩輕鬆到手,李佑嘴都快笑歪了。
李世民本想繼續在燕王府參觀,可是一想到自已剛剛斥重金一萬兩,心裡別提多肉疼,當即找了個藉口,打道回宮去了。
......
梁國公府。
房玄齡一家早早備好了賞月的種種事宜,再加上天子親自登門,此時此刻,府上不知有多熱鬧。
唯獨房遺玉覺得,這熱鬧彷彿與她毫不相關。
她在樓上奏琴,曲子是她親自譜的《子夜吳歌·中秋》。
這兩日,長安城傳出了不少關於她和燕王的流言蜚語。
雖說大都是才子佳人的陳詞濫調,可她這個公認的長安才女,卻始終沒有出面澄清。
不過,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燕王居然也沒有出面制止,任由流言滿天飛......
她的心中不免湧出一絲辛酸。
“燕王殿下,當真有那麼不在乎我麼?”
早在《論大唐百年治水方略》問世時,她便關注到了燕王的才幹。
為此,甚至悄悄觀察了長安溝水窗的建造。
一個月下來,她對這位殿下佩服之餘,愈加多了幾分好奇心。
所以才在那日興慶宮上,點名想要燕王即興賦詩。
沒想到一首《子夜吳歌·中秋》技驚四座,驚豔絕絕,就連她也自愧不如。
誰家女子不懷春?
房遺玉也不知道自已什麼時候生出了愛慕之心......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這一刻,她心中胡思亂想......
......
三日後。
自從有了修路計劃以,李佑便屢次叮囑孫思邈,讓他留意京中的鉅富顯貴,尋找合適的“投資人”(冤大頭)。
這一段時間以來,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亦或是聞名天下的大商賈,基本都邀請了孫思邈去府上做客。
她儼然成了一名合格的政治掮客。
“靈州上都護崔宗榮之侄崔鈺,倒是和弟子提起過,想在關中修一條路。”
孫思邈忽然想起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崔鈺?他是博陵崔氏一脈,還是清河崔氏一脈?”
李佑忽然問道。
孫思邈答道:“應該是清河崔氏。”
李佑當即否決,清河崔氏上次和他結下的樑子還沒算賬呢,怎麼可能與其“合作”?
“待徒兒再物色一番也不遲。”
孫思邈知道修路是一件造福民生的大好事,自然不遺餘力去做好掮客的本職。
這時,韋文振匆匆來報:“殿下,盧國公世子求見。”
李佑點了點頭,不多時,只見程處默捂著膝蓋,一瘸一拐地走了進來。
定睛一看,原來這傢伙膝蓋處腫了一大片,淤血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