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這麼簡單就突破了個人PB……”

餘邵百感交集,喃喃地說道。

這個靜態閉氣的個人記錄,已經是去年創造的了,今年他嘗試了很多次都摸不著PB的邊。

沒想到,蕭戴夫剛剛才開始教他,卻居然創下了STA靜態閉氣的個人PB。

這種輕鬆達成目標的感覺,實在是太難以置信了。

“要不,你起放個繩,趁熱打鐵把100m給破了?”

蕭戴夫嘿嘿一笑,說道。

“你是說真的還是開玩笑的啊?我覺得我狀態不太好……”

餘邵的愣了一下,難以置信地看著蕭戴夫。

半夜三更,身體又勞累,居然敢直接衝刺100m?

那不是開玩笑嗎?

“你看我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嗎?”

蕭戴夫看著餘邵,說道:“你現在腎上腺素已經開始加速分泌了,MDR徹底啟用了,要趁熱打鐵,讓你的身體記住這個感覺。”

說什麼狀態不好都是藉口,餘邵能創造靜態閉氣STA的記錄,那就證明他的身體已經準備好了。

至於夜潛這個問題,反而是蕭戴夫故意所為。

自由潛水的最大魅力,就在於直面恐懼和克服恐懼。

人類天生就是害怕黑暗和未知,自由潛水就是透過科學訓練,突破人類的極限,戰勝本能的恐懼。

所以,夜潛是直面恐懼,克服恐懼的最好訓練方法。

“瘋了……我一定是瘋了。”

餘邵喃喃地說著,上岸把浮球和導潛繩扛了下來。

“那行吧,我給你放90米,稍微突破一下PB總行了吧?”

蕭戴夫看著餘邵還是十分猶豫的樣子,說道。

“那還差不多……我是真不敢直接衝100米……”

餘邵終於鬆了一口氣,說道。

他的個人PB是85米,有蕭戴夫的引導,多個5米小PB一把應該不問題。

這次潛水,他就不像剛才測試靜態閉氣那麼隨便,而是把溼衣、配重什麼的裝備都穿好了。

“你現在的狀態,,入水前packing15口,在20米進行一次提氣,,40米mouth fill,40米之後,我會在水下全程跟著你直到90米。”

蕭戴夫簡單地給他羅列了個下潛的計劃,然後說道。

“然後呢,就這麼簡單?”

餘邵又愣住了,說道。

“你這是90M的深度,又不是120M,沒必要那麼詳細。”

蕭戴夫翻了個白眼,說道:“90米真的不難,你要相信自已。”

在穿越之前,他帶的學生人均都是100m+,哪怕是女生也能達到。

餘邵夢寐以求的100m並非是多麼巨大的坎,只要有人帶著入門,訓練水平上去了,就能輕鬆達到。

“那可是90m啊,國內現在都沒有一個巴掌的人能達到……”

餘邵哭笑不得,說道:“老師,不是我不相信你,你是不是把90m看得太簡單了?”

“你要是達到90m,那就是全國前五?”

蕭戴夫這時候有些驚訝了,說道。

他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自由潛水平,並沒有自已前世那麼發達。

至少,國內的訓練水平沒有上去。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自已。

作為亞洲第一潛水員,蕭戴夫以一已之力拉高了國內的潛水水平。

從“蠻荒之地”達到了國際水平,甚至能在國際大賽上和peter這種頂尖運動員掰掰腕子。

90m的深度,光是蕭戴夫的學生就有十來個人完成,連女性潛水員都能輕鬆達到。

這種盛況,在這個世界幾乎是不敢想象的。

“沒錯,阿峰是第四個,我要是成功那就是第五個。”

餘邵連忙點頭,說道:“咱們可以慢慢來,不用那麼操之過急……”

“那你就當個全國第五過過癮吧。”

但是,餘邵的話沒有說完,蕭戴夫卻直接打斷了他。

蕭戴夫戴上鼻夾和麵鏡,先潛了下去,不給餘邵任何猶豫的機會。

“瘋了,我今晚應該是徹底瘋了……”

餘邵哭笑不得,說道。

但是,蕭戴夫都下去了,他能不下去嗎?

這已經是弦在箭上,不得不發了。

於是,餘邵開始調整呼吸,按照蕭戴夫的要求,開始連續的十五口packing。

Packing是自由潛的高階技術,是在肺部吸滿了空氣之後,繼續用嘴巴往身體裡填積空氣的技巧。

簡單來說,就是肺吃飽了還用嘴繼續吃空氣,提高身體的氧氣含量。

Packing的好處是能夠增加更多的氧氣供應,延長閉氣的時間,讓平壓的失效深度更深。

當然壞處也是有的,過度的packing,會造成肺部的擠壓傷,甚至會導致BO。

所以Packing幾口是有講究的,蕭戴夫根據他的STA靜態閉氣水平,選擇的十五口packing是最適合餘邵的極限。

當餘邵十五口的packing完成後,立即用一個鴨式入水潛了下去。

夜間的聖龍潭漆黑一片,只有水下10米處蕭戴夫的頭燈發出微弱的光芒,在那裡等著他。

藉著頭燈的光芒,餘邵見到蕭戴夫指著胸口的隔膜,示意他提氣,做耳壓平衡。

提完這口氣之後,餘邵繼續攀繩,在水下30米處鬆手,變成了自由落體。

等到了50米之後,蕭戴夫又指了指自已的嘴巴,示意餘邵跟著他做Mouth fill。

到了四十米左右的深度,普通的法蘭佐幾乎已經不管用了,想要做耳壓平衡必須得要Mouth fill。

吐一口氣到嘴巴里,藉著這口氣才能做通耳壓平衡。

這些技術,其實餘邵在考Aida四星的時候早已掌握,蕭戴夫並不用重新教。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最合適的時機,最合適的深度,引導餘邵去把這些技術活用出來。

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針對學員的狀態去調整,這才是最優秀的教練。

“漂亮!”

蕭戴夫做了一個大拇指的手勢,心中暗道。

深度到了70米,最後做通了一次耳壓平衡,便是最後的衝刺了。

蕭戴夫他看了一眼潛水錶的數值,加快了下潛的速度,迫使餘邵必須再次用手攀繩才能跟上。

這個下潛的速度,是蕭戴夫根據餘邵的STA水平計劃好了的,不多不少正好120秒鐘的時間。

最後一段,加速下潛,也消耗了餘邵為數不多的氧氣。

這是技術調整,也是背水一搏。

餘邵能否創造自已的個人Pb,便看這最後的一段能否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