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在洛邑的北門。為華伯啟程建國的送別儀式正在舉行,天子的使者正式將天子的詔命和華國璽綬賜予鍾離晨,鍾離晨接過詔命和璽綬後在小竹的攙扶下登上了前往封地的馬車。
依周禮,諸侯受封建國,天子應賜甲士千人,粟米、菰米、稻穀種子各五千石,奴隸三千人,戰車百輛,開國銅鼎一件。然今周室勢微,賜予鍾離晨的,僅有十名老弱殘兵,二十名奴隸,數十鬥粟米種子,五輛馬車加車伕,更無一件青銅器。
鍾離墨與柳如意前來送行,不僅帶來了百名奴隸相隨——畢竟先秦時期,奴隸是主要的勞動力——還準備了大量的肉乾,米酒裝滿一車。此外,鍾離晨所要的竹簡,也整整裝了兩輛馬車。
隨著天子使者一聲令下,啟程的號角響起,鍾離晨踏上了前往北地的征程。鍾離墨和柳如意不停地揮手,與鍾離晨道別,他們的目光始終追隨著兒子,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在路上,鍾離晨看著這些寒酸的贈禮嘆了口氣,這麼點物資和士兵如何建國?又看了看在車隊後面隨行的一群奴隸,天子賜予20人加上家裡給的100人才120名奴隸,而且個個面黃肌瘦。
小竹察覺到了鍾離晨的憂慮,趕忙寬慰道:“國君莫憂,待到了封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鍾離晨卻還是不習慣自已如今的身份,他輕輕擺了擺手,說道:“以後你還是喚我公子吧,在你面前,我永遠只是鍾離晨。”他的語氣很溫和,目光中透著真摯,彷彿在告訴小竹,他們之間不需要這些禮數。
鍾離晨看到隨行的眾人十分疲憊和飢餓,就吩咐小竹將帶來的肉乾和酒分給眾人。眾人看到國君如此仁德,紛紛表示願意陪國君走到封地。
在前往封地的漫長路途中,鍾離晨倍感無聊,於是他開啟了家中贈送的一卷竹簡,仔細閱讀起來。這卷竹簡上記載了一篇名為《百工譜》的文章,詳細記錄了各種工具和武器的製造方法,其中包括了農具、木匠工具、青銅器,以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柺子流星、弓弩防具等各式武器的製作工藝。
鍾離晨讀完《百工譜》以後頓時感覺腦海裡有無數工具和武器的設計構思在不斷飄過,快速學習的超能力讓他精通了這個時代所有武器和工具的製造方法。
一路上鍾離晨又讀了不少竹簡,涉及的學說有政治,經濟,教育,謀略,兵法,辯術,陰陽,農業,風水,地理等。鍾離晨想利用路途這段時間精通所有學說,將來治理國家也會遊刃有餘。
古代交通條件極為艱難,從洛邑前往封地需耗時一月之久。如今行程不過兩週多,隨行者中已有三十餘名奴隸喪命,十多人出逃,就連負責護衛的十名老弱士兵也跑了四個。為了避免更多人逃跑,鍾離晨決定運用所學知識來說服眾人堅持下去。
鍾離晨飽讀辯術學說的竹簡,深諳說話和辯論之道,他的言辭如潺潺流水,自然流暢,令人陶醉其中。士兵和奴隸們皆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的每一句話。在他的鼓舞下,眾人重拾堅持下去的信念,隊伍的行進速度也隨之加快。
在前秦時代,在城池之外還生存著很多戎狄部落。有一叫璐戎的部落早早盯上了鍾離晨一行人。此時派出幾百人的騎兵尾隨,伺機打劫。
到了徬晚,眾人準備安營紮寨的時候,這夥蠻族衝了出來。鍾離晨絲毫不慌,他早已在洛邑學會了劍術,又在路途中學會了很多戰鬥技巧。
就在眾人嚇傻呆在原地的功夫,僅憑他一個人就擊殺十多名璐戎騎兵,更是在戰鬥中學會了對方騎兵的馬術。砍翻一個騎兵後翻身上馬,騎馬與對方廝殺。
由於鍾離晨有快速學習的超能力,對於戰鬥技巧是秒學精通,在與對方的作戰中對於戰鬥技巧邊學邊用,很快鍾離晨猶如戰神一般,幾百人的騎兵竟然打不過鍾離晨一人。在鍾離晨獨自斬殺幾十人後,璐戎騎兵們被鍾離晨震懾紛紛逃竄。只留下滿地的屍體和幾十匹無主的戰馬和丟棄的武器。
其他人都被鍾離晨普如同天神般的操作鎮住了。圍觀的六個士兵喃喃自語道國君真是天神下凡啊,隨後都大喊國君萬歲,這喊聲感染著周圍的奴隸也喊聲叫喊起來。
鍾離晨示意眾人不要那麼激動,隨後命那六個士兵帶著十來名機靈的奴隸把璐戎扔下的馬匹收攏起來,丟下的刀劍也一併收集丟到馬車上,至於那些屍體就讓他們喂野狼吧。
為了避免璐戎殺個回馬槍,鍾離晨當機立斷,放棄安營紮寨轉而選擇星夜兼程。一番盤點下來,聚攏到一塊兒的馬匹總計有五十五匹之多。
鍾離晨先是安排小竹留守在馬車上,接著親自精挑細選了一匹良駒跨騎而上。隨後他下令讓其餘六位士兵也各自擇一匹騎行,同時要求這些士兵把餘下的四十八匹駿馬全部分配給那些奴隸們使用。按人頭算,現場還餘八十多位奴隸,如此一來便能做到平均每兩名奴隸共騎一匹馬。
士兵不解的問:"國君,讓奴隸走著就行了,這些賤民也配騎馬?。"
鍾離晨一臉嚴肅地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們再也不是卑微的奴隸,而是堂堂正正的華國子民!”他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響亮,迴盪在每一個人的耳邊。
這個訊息彷彿一道驚雷,讓在場的幾十名奴隸們震驚不已。他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鍾離晨,隨後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這歡呼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震撼。
這些奴隸們曾經飽嘗奴役之苦,如今終於獲得了自由,怎能不欣喜若狂?他們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跪下來,對著鍾離晨叩頭謝恩,並立下誓言,表示願意誓死追隨這位英明的國君。
與此同時,那些原本對鍾離晨心存疑慮計程車兵們,因為之前被他剛剛那場驚心動魄、宛如天神降臨般的戰鬥深深折服。他們親眼目睹了鍾離晨的英勇無畏和強大實力,心中不禁湧起敬佩之情。於是,這些士兵們也毫不猶豫地表示,將完全服從國君的決定。
此時此刻,鍾離晨站在高處,俯視著下方歡呼雀躍的人群,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知道,自已邁出的這一步雖然艱難,但卻意義重大。從此以後,華國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沒有奴隸制度、人人平等自由的新時代!而他,作為這個國家的領袖,肩負著帶領人民走向繁榮昌盛的重任。
因為有了足夠的馬匹,眾人的行進速度十分迅速。僅僅花費了幾天就走完了剩下的路程。鍾離晨帶領手下到達了周天子所說的封地。
此時的上黨地區還是一大片蠻荒之地,土地尚未開發,荒原周圍有很大一片原始森林。
路上就聽人說晉國早已把這片未開發之地納入國土,鍾離晨方才完全領會的申大夫的奸計。周天子居然是把自已虛封在北地,封地還是別人的地盤上,國土還要靠自已一點一點的打下來。
不過還好晉國最近幾年出現曲沃和翼的內亂,導致無法對上黨進行開發,也沒有派人看管。鍾離晨決定趁著這個有利時機,在這裡開始建設華國,發展壯大。
鍾離晨清點人數,除去自已和小竹兩人,車伕5人,士兵6人,釋放為平民的前奴隸84人,加上國君鍾離晨和小竹整個華國總共就97個人。
鍾離晨下令眾人先安營紮寨,讓小竹今後每日領著一些婦女去附近採集野果讓眾人充飢。隨後吩咐士兵領著其他平民拿著路上與璐戎戰鬥後收集的刀劍去砍些木頭來。
不一會,士兵和平民們就扛著十幾根木頭回來了。大概用了一個時辰鍾離晨用佩劍做了幾十件木製農具,現在正是春季,正好可以開墾耕地播種糧食。鍾離晨下令,不論車伕,士兵,還是平民今日起都要手持農具開墾荒地,播種粟米。鍾離晨作為國君帶頭耕地。
未經開荒的荒野是很難開墾的,嬌生慣養的鐘離晨哪裡幹過這粗活,幹了沒一會手上就起了水泡。但是鍾離晨咬牙堅持,眾人見國君也如此堅定也紛紛賣力幹活。
鍾離晨將開荒刨出的石頭製作成石制農具,比純木頭的農具更加好用,又做到了廢物利用。
經過幾天的努力,近一百人居然開墾了500多畝地。使得華國上下眾人信心倍增,隨後近一個月,鍾離晨帶領手下開墾耕地居然有6000畝之多,眾人將帶來的數十鬥粟米種子全部播種下。
鍾離晨又帶領手下從隔壁森林砍伐更多的樹木搭建房屋,木製的房屋結構,屋頂用野外的茅草編織後覆蓋用於遮風擋雨。這樣花了十數日搭建了木屋有一百多個,初步形成居住區,華國百姓們總算有了居住的地方,為了表示與百姓同甘共苦,鍾離晨和小竹也住在同百姓一樣的木屋之中。
鍾離晨決定根據目前華國的國情先任命了幾個做實務的朝堂官職。其他空缺等以後國家發展了再逐一任命。
於是任命留下來6名士兵為卿大夫:
姓陳計程車兵比較年輕,六個人中唯一身材高大的,長相也有威嚴,負責管理平民秩序,防止他們打架鬥毆。任司寇,尊稱為陳大夫。
姓姜計程車兵比較老,但是六人中唯一會寫字算數的人。負責華國平民的登記造冊管理。任司民,尊稱為姜大夫。
姓公孫計程車兵年輕的時候當過什長,就讓他負責從平民中挑選甲士訓練。任司馬,尊稱公孫大夫。
姓卓計程車兵非常年幼,當兵前經常在家幹農活,負責帶領平民進行農業生產。任司農,尊稱卓大夫。
姓公輸計程車兵口才好,負責招攬流民和戎狄加入華國。任司徒,尊稱公輸大夫。
姓季計程車兵年幼聰明,性格溫和有耐心。鍾離晨將自已掌握的所有工具製造方法都教給了他,由他負責華國的所有工具製造。任工官,尊稱季大夫。
此六人被華國後世稱為開國六大夫。
鍾離晨又將帶來的5個車伕分別任命為太僕,馬正,車正和輿司馬:
太僕一名負責管理華國的馬匹和車輛。由鍾離晨自已的車伕擔任。
馬正兩名負責飼養個繁殖華國的馬匹。由兩個馬伕有飼養經驗擔任,於是鍾離晨把從璐戎那裡繳獲了55匹馬全部交給馬正進行飼養。
車正兩名負責管理車輛製造、維修和調配,以後華國的戰車由車正負責。鍾離晨允許車正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徵調20名平民為工匠
輿司馬一名負責管理和訓練馬匹如何拉動華國戰車和馬車。由剩下最老最有經驗的馬伕擔任。
雖然鍾離晨任命的這些官員都是士兵和馬伕擔任的,完完全全的草臺班子但是,基本專業對口勉強可以充任。再說鍾離晨一路上學會了幾乎這個時代所有的知識和技能,他們不懂得鍾離晨都可以親自去教。
鍾離晨又組織眾人在居住區的北方中央位置用木頭和石頭搭建的大型木屋,充當華國的朝堂。供華國君臣商議國家事務。
在朝堂建成後,華國在朝堂舉行了第一次上朝。朝會上鍾離晨宣佈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宣佈華國現在的國策是休養生息,鼓勵平民之間也鼓勵互相婚配,增加人口。由六名大夫帶領平民進行生產活動,增強國力。
第二件事宣佈小竹為自已的國君夫人,今後任何人都不得對國君夫人無禮。小竹得知自已被任命為國君夫人後十分感動,自已只是一名奴婢竟然可以得到國君如此厚愛。心中十分開心。
第三件事以後華國用新的紀年方法,立國的今年為華國元年,以此推類以後紀年為華國XX年。
在朝堂上,鍾離晨和眾位官員們對於華國目前施政舉措總結幾項:發展水利,在開墾的農田附近河流修建溝渠,引水灌溉,由公輸大夫帶領一些平民去附近方圓百里巡視,招募流民加入增加人口。鍾離晨帶領其他官員在附近尋找鐵礦或者銅礦,打造青銅器和鐵器工具。
當前國策已定,鍾離晨和眾位官員就按照既定戰略推行下去。
華國在鍾離晨的勵精圖治的治理下,每個官員都各司其職,國家發展勢頭喜人,到了秋季國力發展的十分充實:
人口:由於春秋時期各國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公輸大夫每月招募流民數量有幾千人之多。姜大夫統計到了秋季華國平民數量居然由剛建國的80多人激增到了7萬多人!為了安置新增人口,建造房屋將東面的原始森林砍去三分之一。由於人口激增光靠野果不夠吃,附近的野生動物也被吃光了。
耕地:卓大夫看到砍伐森林騰出來的空地正好可以利用,於是動員新增平民去開墾新的耕地用於明年播種。每月新增耕地數十萬畝,到了秋季華國總計可面積耕地居然達到了驚人的四百萬畝。
糧食:由於當年風調雨順開國時播種的數十鬥粟米收穫時得到整整三千石,增長了200倍,相當於1粒米種出200粒米。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來年播種的話可以收穫幾十萬石的粟米了,以此類推,不出三年之後華國每年可以收穫數千萬石粟米。
礦石:鍾離晨帶領手下在華國附近發現了幾個鐵礦和一處銅礦。鑑於華國還處於解決生存階段,暫時不開發。
手工業:在季大夫的帶領下,將平時打獵剝下的獸皮正好縫製成上萬件皮甲,用木板製成盾牌,開荒時刨出來的石頭也沒浪費,用石頭和木頭打造數千石制兵器,又用獸筋和木頭製造弓,木杆和石頭箭頭製造箭——冷兵器時代重要的是防具和護甲,石制武器建國初期也可以湊合著用。
馬匹:55匹馬有20來匹母馬,到了秋季新生下小馬7匹,馬匹總數有了增加。兩位馬正建議養馬主要留下母馬,公馬除了種馬以外都要閹割後安排去拉戰車。
軍事:公孫大夫從新增人口中挑選三千精壯青年訓練成士兵,裝備了季大夫提供的皮甲和武器,盾牌,弓箭。太僕,馬正,車正和輿司馬的努力下也製造了兵車三十乘充實軍隊。
今年收穫的粟米留作明年種子,為了華國的未來,這些粟米種子是一點不能動的。
為了解決華國數萬人吃飯問題武藝高強的鐘離晨親自領軍,數次劫掠附近的璐戎,長狄,白狄部落的糧食。戎狄聽聞華國軍隊打過來,都心驚膽裂。
搶來的糧食,混合著樹葉節約點吃也足夠數萬華國人吃一陣子了。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陳大夫提議將幾次劫掠中戰死得數萬戎狄人的屍體曬成肉乾食用,鍾離晨想了想,嘆了口氣為了華國能度過難關,只能無奈行此權宜之計,表示此事必須保密。
只要堅持到來年豐收,所有人就可以吃到豐盛的粟米飯了。從此華國糧食問題就可以走上正軌。
漸漸進入冬季了,為了過冬取暖華國的季大夫組織數萬人去東邊原始森林砍伐樹木過冬。鍾離晨考慮以後還要發展鐵和青銅的冶煉,就讓季大夫燒製一些木炭堆在居住地外面備用。季大夫聽國君說需要木炭數量很多。於是花了一個冬天的時間都在燒製木炭,木炭在華國居住地外面都堆成了一座小山。
到了轉眼一年過去了,到了華國二年春季。卓大夫提議將去年開墾的四百萬畝耕地作為官田分給平民耕種,將粟米種子分發給他們。秋季收穫的時候按照四成稅率徵收,國家有府庫充實,百姓也有飯吃了。鍾離晨表示這個建議好,讓卓大夫馬上實施。
果然到了秋季,粟米又是大豐收。收穫了60萬石粟米,稅收24萬石。華國人再也不用吃那些肉乾了,華國府庫也有積蓄,國家可以有足夠財力做更多事情了。。
鍾離晨見國家逐漸走入正軌,人口也開始增長,就開始著手下一步計劃,讓季大夫著手開採之前發現的鐵礦和銅礦,製造金屬物品將現在華國使用的石制工具和武器換掉。
季大夫不負眾望,組織眾人將一處鐵礦順利開採出來,又根據鍾離晨教授的冶煉辦法將鐵礦燒製成鐵水。隨著鐵礦冶煉的成功,鍾離晨又將鐵質物品的鍛造方法教給季大夫,讓他組織人手打造各種鐵器。
從華國二年秋季到華國三年夏季,季大夫製造鐵器的工作做的越來越好了,季大夫用鍾離晨教給他的辦法又訓練一大批鐵匠。華國的平民也都用上了鐵質農具。
隨著鐵冶煉技術的成熟,鍾離晨又將青銅技術傳給了季大夫,隨著附近銅礦,錫礦的開採,華國的青銅冶煉也開始了。季大夫年紀比鍾離晨年齡略小,但是頭腦非常聰明,很快就掌握了鍾離晨傳授的青銅器技術。鑄造了華國第一件青銅鼎,周天子沒有賞賜開國大鼎,華國自已鑄造!
季大夫反映使用木炭的爐子的熱量不夠高,鍾離晨早有準備,早就利用超能力學會的知識在上黨南部找到了一個超大型煤礦,足夠華國使用數百年。季大夫按照鍾離晨的方法組織數千名礦工挖出了這種能燃燒的黑色石頭。
有了煤炭開採,就可以煉製焦炭,冶煉強度更高的鋼鐵了。鍾離晨趁熱打鐵,又將鋼鐵技術傳授給了季大夫。季大夫已經將鍾離晨視作神人,眼中的這位國君幾乎無所不會。季大夫按照鍾離晨的方法煉製焦炭,又建造鍊鋼用高爐。在季大夫和幾百名工匠的努力下面滾燙的鋼水終於從鍊鋼爐裡流了出來。華國居然在東周時期就冶煉出了鋼鐵!
不到半年的時間,華國在鍾離晨和季大夫的努力下,步入了鋼鐵時代。
隨後季大夫組織工匠按照鍾離晨的意思為華國軍隊一人打造了一身鋼鐵裝備,華國軍人從建國初的石制武器穿皮甲到手持鋼鐵武器,身披鐵鋼製鎧甲和頭盔,鋼鐵盾牌。華國軍隊自此擁有了鋼鐵全甲士兵。
雖然華國從建國到華國三年,軍隊人數一直是3000人,但是3000全鋼甲的甲士的戰鬥力比同樣數量的手持木柄石器皮甲士兵不知道高出幾個緯度。
由於華國現在使用鐵質農具,農業生產在卓大夫的帶領下也蒸蒸日上,華國三年,華國就收穫了3000萬石糧食,華國國庫收入粟米1200萬石!卓大夫表示目前修建的糧倉都不夠用了,需要繼續修建。很多裝不下的粟米都拿去餵馬了。
附近流民聽說華國有糧紛紛主動跑到上黨,據姜大夫統計,僅華國三年就增長了三十萬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足夠的勞動力。
季大夫和公輸大夫表示華國建國已經三年,可以築造城池了,華國人不能老住野外。鍾離晨沒看過記載建造知識的竹簡,只能藉口說需要點時間請一位墨家大師過來再開工築城。
為了避免暴亂,鍾離晨撥了1000名全鋼鐵甲士兵給陳大夫用於維持治安,又讓公孫大夫多再招募一些士兵,鋼甲和武器都可以足量供應。
公孫大夫領命,又招募了1萬士兵,抓緊訓練。季大夫表示1萬副鋼鐵護甲和武器兩個月時間就可以打造完成。
從建國到華國三年,馬匹從55匹增加到了300匹,其中有一半是幼馬。太僕表示已經有了100乘的戰車已經交付給了軍隊。
馬匹不能像糧食一樣可以快速增長,華國的馬匹數量達到可觀數目還需要至少十年,鍾離晨便打消了組建重騎兵念頭。命令車正和季大夫把現有的100乘戰車改造,包括馬匹在內用全部鋼鐵包裹,不到一個月很快100乘鋼鐵戰車便打造好了,車體還別出心裁的加裝了多個鋼鐵尖刺增加威力,馬匹也套上了鋼鐵馬鎧。整輛戰車顯得十分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