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金剛軍正在鍾離晨的帶領下,馬不停蹄地趕回華國的首都——華夏城。

鍾離晨深知士兵們的疲憊,因此一到華夏城,他便下令讓軍隊休整三天,並派遣使者前往趙城前線,以便及時掌握那裡的戰況。

不久之後,使者帶回了前方的訊息:張環僅憑一萬多文軍便成功擊退了晉國中軍的十萬大軍!

聽到這個訊息後,鍾離晨高興得合不攏嘴,直誇張環真是一員猛將。

然而,鍾離晨心裡清楚,此次晉國中軍之所以敗退,完全是因為中軍將領欒松太過無能。

事實上,中軍的傷亡並不嚴重,仍然有八萬兵力可供戰鬥。

如果晉國此時更換將領,必然還會有所行動,而華國西部與晉國接壤的地方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鍾離晨當機立斷,下令讓張環的文軍在沁源休整。同時,齊虎的西軍已經完成了押送晉軍俘虜的任務,就讓齊虎率領西軍進駐趙城。

如此一來,沁源和趙城這兩座城池形成了犄角之勢,可以互相支援。一旦晉國中軍再次來襲,他們就能迅速做出反應。

與此同時在南部戰場,孫武和李朗的武軍圍困軹關半月有餘。

孫武回想了之前軹關旁邊西北處的大河,想到一個切斷軹關水源的妙策。

孫武立即叫來李朗,將自已的計劃詳細地告訴了他。李朗聽完後,不禁連連稱讚:“將軍此計甚妙!”並表示一定會全力配合。

隨後,孫武從軍中挑選出一隊精兵強將,由李朗親自率領,悄悄地潛往大河。他們的任務是在河的上游築起堤壩,截斷水流。

與此同時,武軍的其他部隊則在軹關周圍加緊了圍困。晉國的守軍很快就發現了河水斷流的情況,城中頓時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孫武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他果斷地下達了總攻的命令,武軍如潮水般洶湧地湧向軹關。

守城的晉軍雖然拼死抵抗,但終究因缺水多日疲憊,無法抵擋武軍的凌厲攻勢。軹關的城牆逐漸被攻破,城門也被撞開。

隨著一聲巨響,武軍湧入城中,與晉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晉軍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放棄抵抗。

經過一番激戰,武軍終於成功地攻佔了軹關。

這座重要的城池落入了華國手中,為華國進一步向擴張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話說那晉國下軍,因著軹關失守,無奈之下只能退守至安邑。而此時,那攻破軹關後進軍晉國南部的阻礙已不復存在。

於是乎,孫武便下定決心要反攻晉國,並企圖多佔些晉國的領土,好叫這晉國自此對華國心生畏懼之情。

那麼這安邑便是孫武的首個目標所在。

此城乃是晉國南部的一座大城市,其地人丁興旺,物資豐饒,可謂是固若金湯。

然而,儘管這晉國下軍如今已然退守到了安邑,但畢竟他們剛剛遭遇大敗,士氣低落,軍隊組織也因此變得渙散起來。

此外,下軍此前曾在軹關被困數日之久,早已是飢渴難耐,而城池一失守,他們又忙著逃命,導致士兵們都疲憊不堪。

因此,孫武認為應趁此機會迅速出兵攻打晉國下軍。若是等到晉國下軍恢復元氣,恐怕就難以應對了。

因此孫武立即催促著武軍急忙朝著安邑殺過去,武軍一路急行,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行軍七十里,而當晉國下軍剛剛進入安邑的時候,華國的武軍也已經到了。

武軍如此之快的行軍速度讓晉國下軍的將領們都感到十分驚訝,不僅如此,由於他們撤退得過於匆忙,許多來不及進城的晉軍士卒都被武軍給抓獲了。

孫武見此情形,立刻下令武軍在距離安邑三里外的地方駐紮下來,並準備開始攻城。

然而,此時逃入安邑的晉國下軍卻突然得到了華軍攻城的訊息,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這些原本就已經疲憊不堪、身體虛弱的晉軍士卒們頓時驚慌失措,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再加上之前的長途奔襲和現在的精神高度緊張,許多晉國士兵竟然因為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而直接猝死在了城中。

孫武看到晉軍如此慌亂的樣子,心中暗自思量:“我軍此時也跟疲憊不宜強攻,應待敵軍疲憊、我軍休整之後再行進攻。”

於是下令暫緩攻城,全軍就地紮營,養精蓄銳。

是夜,孫武召開軍事會議,與眾將商討攻城之策。眾人紛紛獻策,孫武認真傾聽並分析每一條建議,最後確定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

次日拂曉,孫武親自擊鼓三通,號令大軍出擊。武軍士氣高昂,如猛虎下山般向安邑城發起猛攻。

晉軍雖然拼死抵抗,但由於前一夜的混亂和恐懼,士氣已極度低落。他們的防禦顯得力不從心,城牆很快就被武軍攻破。

孫武身先士卒,帶領著武軍衝進城中,與晉軍展開激烈的街巷戰。雙方短兵相接,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響徹雲霄。

晉軍逐漸抵擋不住武軍的攻勢,開始四散潰逃。孫武抓住時機,派遣精銳騎兵追擊逃竄的晉軍,將其逐一殲滅。

經過一天的激戰,晉軍死傷殆盡,安邑城終於被孫武率領的武軍成功佔領。

這場戰役後,晉國南部地區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人們對武軍的戰鬥力深感畏懼,而華國則因為這場勝利聲名大噪,威望大增。訊息傳到晉國朝廷,舉國上下為之震動。

這場大戰結束之後,晉國的下軍基本上已經被消滅殆盡了。

而另一邊,孫武率領著華國武軍順利地攻佔了晉國的南部大城安邑,並在此地紮營休整。

他下令讓士兵們休息七天,養精蓄銳,為接下來進一步吞併晉國南部的各個城池做好充分的準備。

與此同時,晉國國內僅剩下中軍這一支軍隊還可以投入戰鬥。

面對如此困境,晉國君姬周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他決定更換中軍將領,由魏家的魏大勳取代欒松擔任中軍將一職。

隨著形勢的變化,晉國也被迫調整戰略。他們原本計劃繼續對華國發動討伐,但現在不得不暫時擱置這個計劃,將晉國的中軍轉為保衛本國領土的力量。

晉國的局勢變得異常緊張和艱難,他們必須全力以赴應對來自華國的威脅。

鍾離晨見晉國中軍退入晉國腹地,知道孫武他們的武軍成功在南部牽制了晉國。

於是鍾離晨便想測試一下金剛軍面對晉軍時的戰鬥力。

於是立馬率領金剛軍從趙城進入晉國北部,一是要尋找晉國中軍決戰,二是要伺機佔領晉國北方各個城池,繼續擴張華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