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是舊約聖經第六卷書,但是看聖經譯本,這卷書像是第五卷書的續集。頭五卷是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申命記》這卷書最後記載了摩西的死,乍看之下,《約書亞記》只是記載接下來的故事,約書亞是接續摩西來帶領上帝的百姓。所以這卷書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猶太會堂每年誦讀的經文不包括《約書亞記》,卻包括《申命記》呢?
從我們的聖經譯本來看,這卷書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繼續談下面的故事。但是對猶太人來說,《申命記》和《約書亞記》卻大不相同,《申命記》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但是《約書亞記》不是,這卷書很不一樣。如果仔細比較看看會發現,《申命記》有許多律法,有上帝的許多律法,但是《約書亞記》裡面沒有記載任何律法,後面的書卷也都沒有律法。我們等於已經走出了律法,等於已經是走出了這個國家的根基,現在要來看這些律法的運作情形。
所以,聖經的頭五卷書是以色列民的基本憲法,那是他們的根基,舊約聖經接下來都是在講這些律法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所以《約書亞記》是頭一卷沒有記載律法的書卷,放在頭五卷書的後面,從中可以看出很大的差別。
我做了這個圖表來說明,摩西五經之後的這六卷書(指《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這六卷書),是我們所謂的歷史書。但是,其實猶太人不是把這幾卷書稱作歷史書,而是把這幾卷書稱作先知書。但是我們太多把它當成歷史書,認為是記載接下來的故事。
當你讀完了頭五卷書,再讀下面的六卷書,就會看出兩者的差別了,這是律法,是猶太教的根基。他們通常稱頭五卷書為律法書,意思是“指示”,每一個猶太拉比都要研讀這五卷書,每年都要讀過一遍。但是在猶太經書中,這幾卷書稱作“前先知書”,我們根本不會想成是先知書,下個單元會談到為什麼稱作先知書。
律法書是上帝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但前先知書是這些應許的實現,上帝怎樣實現祂的應許。在這裡,上帝說祂會這樣做;而這裡,上帝果真做到了。感恩的主題再度出現,在頭五卷書中,上帝的恩典很明顯,在接下來六卷書中會看到很多感恩,但還是不夠。
這裡講救贖,這裡講稱義;這裡是摩西的律法,但是這裡是把律法應用在生活中,如何把律法行出來;這裡應許他們說,順服必要蒙福,在《約書亞記》中,當他們順服的時候確實就蒙福了,他們照上帝的指示去做,耶利哥城牆就倒塌了。雖然上帝的指示很奇怪,好像不相干,沒有用,他們還是照著去做,上帝就賜福給他們,他們因為順服上帝就得到了那塊地。
但是在這幾卷書中,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他們因為悖逆就受到了咒詛。不幸的是,雖然《約書亞記》告訴我們,他們如何得到那塊地;《列王紀下》卻告訴我們他們如何再度失去那塊地。
整個故事可以說非常的悲哀,當他們順服就蒙福,當他們悖逆就受詛咒。其實這幾卷書告訴我們這些應許如何實現,他們先蒙福,蒙福了之後又再受到咒詛。從《約書亞記》到《列王紀下》是個悲哀的故事,講他們到了應許之地,後來卻又失去。
《約書亞記》主要在談順服,但悖逆的種子已經出現。他們順利攻下耶利哥城,但他們因為悖逆,就攻不下第二個城市——艾城,所以害他們失去那地的悖逆種子已經出現,但是還要再過很多年,他們才會徹底失去那塊地。所以律法書裡描述上帝和以色列民立約,而前先知書則描述以色列民如何遵守律法,所以頭五卷書是因,接下來的六卷書是果,也就是這六卷書所描述的結果,原因就在前五卷書,所以《約書亞記》是進入舊約聖經的另外一個階段,可惜從聖經譯本看不出來,因為沒有標題來區分,只有一卷又一卷的書名,希望你們可以看出落差來,從這卷書開始變得很不一樣。
這幾卷歷史書最常引起的疑問是:這些都確有其事嗎?現代的聖經研究有一個很危險的趨勢,就是認為聖經的真理不是表現在歷史以及在科學上,而是表現在道德和宗教上。這點我要解釋一下,很多人相信聖經中有許多真理,不過哪一種是真理呢?說這是道德和宗教的真理,而不是歷史和科學的真理,這種說法很沒有說服力。抱持這種想法的人等於是把聖經裡面的故事看成神話或是傳說,認為是否真有其事並不重要,可是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可以教導一些真理。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
當然聖經上有一些敘述並不是真有其事,像耶穌的比喻上基本就是寓言。我們可以不用管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浪子,重點在於這個故事所要傳達的真理,瞭解嗎?耶穌的比喻顯然不是真有其事,祂只是想出一些故事來教導祂的真理。但是如果你說整本聖經都是寓言,這可就另當別論了,各位瞭解嗎?
如果你說像耶利哥城這樣的聖經故事有幾分真理存在,但是它其實並不是真有其事,只是一個神話,而這個神話裡有幾分真理存在。這種想法迅速地傳開,開始把整本聖經都當做寓言,可以瞭解嗎?
他們認為這些故事都是虛構的神話,只是為了傳達道德和宗教真理,就像伊索寓言一樣。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虛構,但故事中都包含一個真理,你如果讀過就會知道。他們從十九世紀開始把這個想法套用在《創世記》上,說亞當和夏娃都不是真有其人,說這只是一個神話,要用故事來傳達一個真理,這個真理就是:人類天生就喜歡叛逆,你越禁止他,他越想要去做。他們說那就是《創世記》三章的真理,瞭解嗎?
我不是在鼓吹這種想法,我只是在解釋那種想法。所以他們首先把亞當和夏娃的故事看成寓言,說亞當並不是真有其人,而是每個男人的代表;伊甸園也不是真有其地,而是各個地方的代表。雖然不是真有其人其地,卻能夠從中擷取真理。但是擷取這個真理之前,必須要先拿掉神話的部分,把故事拿掉只要留下真理就好。很快的,這個想法開始套用在別的故事上。下一個就是諾亞,說諾亞時代的洪水其實不曾發生過,說洪水的故事只是要傳達道德和宗教的真理。於是聖經不再是歷史書,而是講“價值觀”的書,這是現代人最喜歡用的詞。有價值觀在裡面,只是道德和宗教的真理,而不是歷史和科學的真理。
接下來這種想法開始套用在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身上,再來約拿的故事也被視為神話,雖然《列王紀》中記載了他的家譜,約拿還是被當成虛構的人物。現在連新約聖經也遭到波及,教會中有很多人開始質疑童女生子是否真有其事。認為這個故事包含一個真理,傳達出一個價值觀,但不是確有其事。
最後這個想法也套用在耶穌復活的這個事件上,甚至有主教說,即使耶穌的屍骨現在還躺在墳墓裡面,也不會影響到復活的故事。他說這個故事所包含的真理就是耶穌死後仍然繼續發揮影響力。
這種理論尤其被人套用在《約書亞記》還有耶利哥城的故事。說穿了,這個理論其實是為了幫助科學時代的人可以接受聖經。因為套用這種理論,就可以把神蹟當做故事來看,而不是當成一個事實。這背後的動機是很明顯的,這有什麼不對嗎?因為你看《約書亞記中》記載了很多科學家認為根本不可能的事,耶利哥城牆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整本書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陽和月亮停住一整天。如果不是太陽和月亮停住而是地球停止自轉,那麼為什麼在地球停住的那一瞬間,人類沒有被拋進太空呢?所以他們就因此說這是神話,而當中所包含的真理是:上帝要幫助我們打勝仗,但是這並不是真的歷史事件。
各位,希望我解釋得夠清楚了,今天這個想法很普遍。所以當你讀《約書亞記》,看到河水枯乾、城牆倒塌、日月停住,科學要怎麼樣解釋這些事呢?假設這些事都是虛構的,都只是傳說而已,我們得從聖經上刪掉這些神話,這樣聖經還剩下什麼?如果你把聖經上的神蹟全部都刪掉,剩下的就只是人類的歷史。那你乾脆讀西藏的古史就算了嘛,我相信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一些真理。可是,這很嚴重,如果你一旦刪除神蹟,認為那些事太離譜,不可能發生,那樣做就等於是把上帝從歷史上刪除,剩下的部分就只有人的歷史。
研究三千年前的人類歷史有什麼用處呢?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用處,那倒不如去研究中國歷史還來得有意思一點。所以沒有上帝的聖經是跟我們毫不相干的,因為說到底,神蹟是聖經歷史中最根基的部份,如果刪掉神蹟,剩下的部分根本就不值得一讀了。
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地來看看,《約書亞記》裡面所描述的都是真實的人物和地點。確實有約旦河這個地方,你可以親自去看看,我曾經在那裡為人施洗;真的有耶利哥這個地方,我曾經站在那座城的廢墟上;真的有耶路撒冷這個地方,你可以去站在那裡的街道上;並且真的有迦南人這個民族,有考古證據可以證明;以色列民族也是真實存在,今天還有他們的後裔。而且《約書亞記》說,這是親眼見證的人寫的,是以第一人稱複數寫的,“我們”前進到耶利哥。裡面說“我們”到過那裡,親眼見證那些事情。但是很不可思議的是,現代人為什麼會認為二十世紀的學者,比當初親眼看到的人知道得還要多呢?各位,你們會不會覺得這種結論實在很奇怪?實在是一種偏見。
所以約書亞這卷書是記錄當時所發生的事,有一句話在這卷書中常常出現,就是“直存到今日”,所以大家可以去那裡查證這卷書中所記錄的事。把書中的內容看成是神話實在是很傲慢的舉動,除非有很好的證據。不過考古證據不斷在印證《約書亞記》內容是千真萬確的,等一下我會談耶利哥挖掘出來的考古證據。
但是以色列人還攻下其他幾座城,比如夏鎖、還有拉吉,另外還有其他幾座城市。考古學家在這幾座城市進行許多挖掘工作,他們發現一件事,這些城市的文化在短短五十年間徹底改變,變成比較簡單的生活方式。這些城市都十分進步繁榮,都有自已的文化,但是這些城市卻不可思議的在短短的五十年間徹底地被摧毀了。在原址重新蓋了新城市,有不同的文化。各位,這是一個很偉大的考古發現,而發生改變的年代正符合《約書亞記》的描述,他們在五十年間佔領了那些城市。當然考古學確實不能夠證明神蹟,只能夠檢視神蹟發生後的結果,無法親眼目睹事件的發生。考古學能夠找到倒塌的城牆,但不能夠找到推倒城牆的人。所以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巧合,城牆剛好在那一刻倒塌;另一個可能就是完全不是巧合,那是上帝在當時所動的工。而推倒城牆對上帝來說是小事一樁,根本是小事一樁。
另外《約書亞記》中還有一些類似的事件,比如,約旦河在漲潮事情會定期枯竭。這聽起來很矛盾,我來解釋一下,約旦河在流下約旦河谷的途中有多處蜿蜒曲折,而在漲潮的時候,河水的轉折之處經常造成決堤,一直到今天仍然有這個現象。這個時候河堤會潰決倒塌,暫時堵住河水,等到河水高過障礙物,這個時候才能夠再度流通,有的時候會堵住四、五個小時之久。所以這種情況不只發生過一起,而是好幾次,而且大建築物也可能倒塌,英國就有很多教堂的尖頂或塔樓突然塌陷下來。我並不是要否認神蹟的發生,但是這樣的事件並非只發生過這麼一次而已。
《約書亞記》中的事件意義重大,是因為剛好就在上帝說會發生的那一刻發生,也在他們最需要的那一刻發生,所以就算要解釋成自然現象,也不容易。重點在於上帝有沒有介入這件事。如果你刪掉了超自然的事件,就等於刪掉了上帝的作為。聖經就只是記載人的作為,跟其他歷史書沒有什麼兩樣,比如中國的古代史,跟我們的救贖毫不相干。聖經並不是一部以色列的歷史,還有許多史實沒有記載,並不是以色列完整的歷史。
《約書亞記》涵蓋了40年的歷史,但其間還有很多事沒有記載。光耶利哥城倒塌的事,就用了三章的篇幅。如果聖經是以色列史,這種篇幅實在不成比例。聖經其實是在記載以色列這位神的歷史,所以聖經記載的不是以色列的歷史,而是以色列的上帝從古到今的作為,刪掉上帝的作為就會刪掉大部分的內容。之所以有些事用很多章來形容,有些事則沒有記載,這是因為聖經的焦點在於上帝的作為,其他的時候就是不重要的。聖經就是根據這個原則來選擇記載什麼,因為每部歷史書都是擇要記載事件,是按照史學家認為重不重要的標準來選擇。在聖經史學家的眼中,上帝的作為才是重點。因為這不只是以色列神的歷史,而是上帝和以色列的歷史,是記載兩者之間約的關係,記載兩者如何互相親近,也記載兩者如何互相疏遠;記載上帝對他們的行為有什麼反應,這是上帝和以色列的歷史。記載上帝的一言一行,祂才是這整齣戲的主角。
我要強調一個重點,當初要不是上帝幫助以色列人,他們根本不可能得到應許之地,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們原來只是一群奴隸,從來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卻要佔領一塊戒備森嚴的土地;要取代一個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要比他們先進的文化,這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如果你刪掉了超自然的部分,刪掉了上帝的部分,聖經的歷史也就蕩然無存,一點意義也沒有了。這不是以色列的歷史書,因為還有很多事沒記載。
我們可以這樣說,在西奈山上的立約就像結婚,這婚約是在亞伯拉罕時代訂的,上帝和祂的子民訂了婚。在西奈山上,上帝和他們結了婚,在西奈山上的那段歲月是蜜月期。這蜜月期比原先的預期要長,因為新娘還沒準備好要料理一個家,所以蜜月期延長了很久。
但是從《約書亞記》開始了婚姻生活,現在度完蜜月回家了,上帝和以色列開始經營一個家,這個家的所在地是上帝選的,祂要和他們在那裡同住。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段婚姻生活過得如何?恐怕是很糟糕,但是上帝恨惡離婚,祂絕對不會讓他們走,這是最棒的一點。上帝不肯和他們離婚,雖然祂有很多理由可以和離婚,所以這個故事很悲哀,婚姻生活不美滿,但是過錯都在妻子的身上。上帝從頭到尾都稱呼以色列為我的妻子,祂說:我是你的丈夫。當以色列去拜其他的神,祂說:你成了淫婦,甚至成了妓女。但是舊約聖經從頭到尾都是用婚姻的詞彙來形容。在西奈山上舉行的是一場婚禮,但是婚禮和婚姻生活是兩回事,蜜月結束之後展開的婚姻生活這才是重點所在,這才是挑戰的開始。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卷書的輪廓。我一向覺得,看整卷書的輪廓很有幫助,也就是整卷書的結構和大綱。一旦瞭解整個架構,就可以瞭解枝節部分。我們讀聖經的時候,常常只是讀枝節的部分。你能不能想象一個人拿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說來讀,但是每個禮拜只讀十句?你能夠想象那種讀法嗎?等你讀到第八章的時候,是不是早就忘了第一章在講些什麼了。但是我們卻是這樣讀聖經,這種方法實在很糟糕。讀聖經最好的方法是,一次讀完一卷書,我錄這些講道的節目,就是要幫助你這樣讀聖經。
每一句的含意,都跟那捲書的資訊有關,都和前後文息息相關,斷章取義的話毫無意義可言。如果你能夠了解這一點,就可以瞭解我要講什麼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約書亞記》的大綱,它像是一個三明治,有三部分,外面兩片薄薄的麵包,中間的餡很厚。第一章,還有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章分別是三明治的兩片面包,全都在講約書亞這個人。序文在講他從上帝領受呼召,結語在講他最後一次講道以及他的死亡和埋葬,所以說這卷書涵蓋約書亞生命當中從80歲到120歲,總共40年的期間。有趣的是,這個時間剛好跟摩西一樣,《出埃及記》、《利末記》、《民數記》和《申命記》也是涵蓋摩西從80歲到120歲,這40年的期間。所以這兩個人的領導期間一樣長,差別在於摩西既是領袖又頒佈律法給以色列民,但約書亞只是領袖而已,百姓當時已經領受了律法。
從第二章到二十二章這中間的部分都在描述他們如何佔領上帝應許給他們的那塊地,因為那塊土地本來就住著別的族群。
第二到第五章描述他們怎麼進去,怎麼樣渡過約旦河,怎麼樣第一次踏入應許之地。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過了約旦河的那一天,天就不再降下嗎哪了,他們第一次嚐到了水果還有谷片,終於可以吃到正常的食物,這很有意思。一過了約旦河,上帝就不再給他們糧食,你們現在要自已找飯吃。但是上帝賜給他們一塊流奶與蜜之地,這是第二到五章的內容。
六到十二章記載他們如何佔領那地,他們的策略實在高明,這高明的策略就是各個擊破。約書亞率兵從中間攻進應許之地,把敵軍分成兩半,大大削弱他們的軍力,然後橫掃北部,再橫掃南部。很高明的戰略,這是上帝教他的,所以他先征服了中央的部分,然後,呃……再來是南部、然後是北部,對不起,剛剛我前面講反了。我們看見在十二章列出約書亞所打敗的24個王,這些王不見得是帝國的君王,一個部落的首領也是王,或者可以叫做頭目,不過總共有24個王。
再來就是把土地分給一同去征服那地的其他支派。所以《約書亞記》中間分成三個簡單的部分:進去應許之地、征服那地、然後分土地。這個時候他們全國一起玩彩劵,這個我等一下會再解釋。是真的,他們全國一起玩彩劵,這我等一下會解釋。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前,玩彩劵是合乎聖經的,過了五旬節之後,抽籤就不合乎聖經了。我相信你們都知道原因,記不記得他們也是用抽籤來決定誰來取代猶大。他們抽籤不是要由機率來決定,我等一下會再解釋原因,反正他們就是用抽籤來分土地。
現在你已經知道《約書亞記》的輪廓像三明治,首先是約書亞領受呼召和委派,這委派既是來自上帝,也是來自百姓,這點很有意思。再來他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佔領那塊地,然後再分給給個支派。然後他做了最後一次講道,這是很有力的一篇講道,“今日你們就要選擇侍奉誰,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這是一個人臨終之前的肺腑之言,那是約書亞的遺言。然後他們就安葬了約書亞。
看完這卷書的輪廓之後,現在來看看細節部分。這卷書的架構很簡單,大綱也很明顯。這裡我要再一次的說明,目前聖經譯本的章節,經常是斷在不該斷的地方,我真希望是由我來分章節,不過老實說,我認為聖經根本就不應該分章節,我真的認為聖經不應該分章分節,而應該整體來看,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瞭解聖經。章節讓我們只注意單節經文,好像上帝給我們一個盒子,裡面是一節節的經文,我們可以隨便引用一節經文來證明自已的論點。聖經變成了證明用的字句,可以引用經文來證明任何的論點。我可以用聖經來證明無神論,聖經有句經文說:沒有神。就在《詩篇》,其實整句話是說“愚昧人心裡說:沒有神。”但聖經上確實有“沒有神”這三個字。你可以引用聖經的字句來證明任何論點,但是上帝給我們很多卷書,不止一卷,而是很多卷,每一卷書各有它的特色。我們必須把聖經當作一本書來研讀,才能夠真正明白聖經的資訊。
首先來看約書亞領受呼召,他當時80歲。這個呼召來自兩個方向,我很喜歡這個做法,我們需要這種雙重的呼召才能夠持續忠於上帝。你需要上帝的呼召,也需要上帝百姓的呼召。如果真的從上帝來的呼召,上帝的百姓會看得出來,並且可以印證。很多人對我說上帝要他做某件事,但這件事並沒有得到上帝百姓的印證。有些人則是被別人施壓,才加入全職事奉,可是他自已並沒有聽見上帝的呼召。如果你有這雙重的呼召,我現在四處旅行講道,帶著行李到處跑,是因為我當初直接從上帝領受一個預言,我拿這預言向長老們求證,長老們仔細衡量後說,這是上帝的呼召。所以我覺得很篤定。有了這雙重的呼召,我知道自已做得到。你要看上帝和他的百姓有沒有同時呼召你,這裡上帝呼召約書亞,祂說:摩西死了……這約書亞當然知道。上帝說:摩西死了,現在換你接班,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這是上帝的應許。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你要帶領他們進迦南。這兩項任務都非常重要,上帝說:你的道路會亨通,凡事順利。這不是指他會變得有錢,很多人誤解了聖經上的“亨通”這個詞,這個詞的意思不是財富,但是很多人卻因此以為相信福音會帶來財富,亨通的意思是完成目標,亨通是指完成目標。這是個很棒的應許。
“願屬神的人凡事亨通”,不是變得有錢,而是要祝福他們要完成屬神的目標。上帝說有兩件事很重要,第一件事就是你們計程車氣。打仗的時候戰略很重要,但是打勝仗的關鍵卻在士氣。
第二次大戰的時候,蒙哥馬利將軍他扭轉了盟軍的劣勢。丘而吉說他這個人在打勝仗的時候氣焰囂張,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但打勝仗的時候令人討厭。不過他在北非打阿拉曼戰役的時候,自信的大喊:我們一定會打敗隆美爾這個傢伙,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仗。二次大戰時,駐紮沙漠的第八軍士氣就此重新提振,這場戰是二次大戰的轉捩點,主要是靠士氣贏的。
所以上帝對約書亞說,你的領導關鍵在於士氣,你當剛強壯膽,你必須剛強壯膽,要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贏。你的勇氣會帶領大家打勝仗。這點很重要。
接下來第二個重點是品格。上帝對約書亞說,你必須遵守我的命令和律法。
士氣和品格,這是上帝對領袖人物的兩大要求,是不是很有意思?接著約書亞對大家說:摩西死了,現在換我來領導你們。結果百姓怎麼樣回答呢?百姓對他說:你要剛強壯膽。這正是上帝私底下給約書亞的吩咐,一字不改,這是多麼有力的印證和見證,就出自百姓的口。你聽到他們的回答可能會笑,但他們這樣對約書亞說: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你們都在笑,其實不應該笑,因為他們確實聽從了。各位要記得這是新的一代,上一代沒有聽從摩西,但是這些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因為他們聽從了摩西,就征服了摩押還有亞捫。所以這些人,這些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並不像你們所想的那樣悖逆,他們講的是真心話:我們當初怎麼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但是你要剛強壯膽,我們可不要一個膽小的領導人,我們不要對這場戰爭有所懷疑的人,願上帝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
現在我們來看這卷書的重點部分。約書亞率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征服那地,然後分土地,全跟那塊土地有關,就是應許之地,那塊土地是整卷書的重點。首先約旦河擋住了他們,當時是漲潮期間,水深20呎,沒有橋,原先的淺灘都在水底下,因為正逢漲潮的雨季。
約書亞所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差探子進去窺探,但這次他沒有差十二個探子,而是差兩個,也許他想起當初只有兩個探子回來報好訊息,這次他只差兩個、而不是十二個。要知道,信心不等於有勇無謀,耶穌就很強調:在打仗之前要先坐下來衡量代價,瞭解敵情。打仗以前先把情況搞清楚,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有勇無謀不是信心的表現,但這兩者不容易分辨。有些人憑著信心去做事,其實很愚蠢,因為並沒有事先的搞清楚狀況,不明就裡就往前衝。這並不是信心,信心並不是盲目,信心會衡量情況。
他差探子去看看情況如何,而且他想刺探的情報不是對方的兵力,他想知道對方計程車氣。他們計程車氣如何?敵人看見我們來了之後士氣如何?兩名探子在一家妓院落腳,結果遇到了妓女喇合。喇合成了耶穌的祖先,很不可意思的一個故事,她是個妓女,她接待他們、匿藏他們。當城裡的人聽說有探子來了,就前來搜尋,但是喇合把倆個人藏在屋頂的稻草下。搜尋的人走了之後,她吩咐探子往西走,她說:別往河邊走,他們會去那裡搜尋,你們要往西走到山上,過幾天再回來。她保全了這兩個人,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她說:因為我相信你們的神,祂要把這塊地賜給你們,我想站在你們這邊。那就是信心,極大的信心,結果新約聖經裡有兩位作者拿她作信心的榜樣,不是稱讚喇合她的為人,而是稱讚她有信心。上帝在有信心的壞女人身上,比在沒有信心的好女人身上能成就更多的事,我們常常會忘記這一點。這個妓女藏匿他們,救了他們的性命,兩名探子想起了逾越節羔羊的血,於是就吩咐喇合在窗外系一條紅繩,等我們攻進城裡的時候會越過你家,是不是很有意思?後來喇合她就在窗外繫了一條血紅色的繩子,所以後來只有她的房子沒有被毀。
各位,這是進去之前的事,再來他們怎麼樣過河呢?上帝讓約旦河水枯乾,抬約櫃祭司的腳一碰到約旦河,河水就立刻枯乾。沒錯,這表示上游的河堤潰決,暫時堵住了河水。但是為什麼剛好在那一刻發生呢?聖經上有那麼多的巧合,從機率上來看根本就不可能,不可能是巧合,絕對是神蹟,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幾乎是走乾地過河。但是之前去的兩個探子,應該是游到對岸的,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神蹟呢?這新一代的百姓,當年沒有看見紅海分開,所以上帝再度為他們行了這個神蹟,實在很棒。他們聽過紅海的神蹟,但是他們真的相信上帝能夠行這種神蹟嗎?這是全新的一代,現在他們終於知道父親所信的神也與他們同在,這是上帝行這個神蹟的用意,重新為新的一代行紅海分開的神蹟。
這個單元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先停在這裡,下個單元還有很多要講。各位,下一回我們再繼續來談《約書亞記》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