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黃渠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院【1A景區】
穿越重生之平行世界修仙 豐登孤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黃渠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院,也叫作黃渠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院,國家的紅色學院。
是夏寧黨史宣傳教育基地,是自治區國防教育基地,是石嘴山市黨史黨建教育基地,是石嘴山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基地,是平羅縣革命傳統交易基地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基地,是平羅縣黃渠橋鎮國防教育基地,是平羅縣黨史黨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得知這些資訊後,李羽肅然起敬。十萬年前華夏的悲慘每一個華夏人都歷歷在目,所以對所有的紅色學院李羽都報著崇高的敬意。
李羽來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院沒有第一時刻就開啟切磋,而是主動微笑低頭詢問可否參觀一下?
沒想到不僅得到了學院的允許,學院還告訴李羽,他們的學院無論任何人都可以參觀,這是宣揚祖國紅色教育的學院,自然歡迎每一位華夏人前來參觀,來銘記華夏曾經的歷史,銘記每一位華夏軍人的犧牲。
正所謂現在的美好時代,那都是祖輩們負重前行喚來的。
這一刻李羽不自覺的抬起了自已的右手敬了一個禮,隨隊的其他人,包括傲雪老師包括福伯也都自然而然的敬禮了,面對祖輩的犧牲,面對軍人,他們完全有必要敬禮,敬這個表示尊重的禮。就連李美也在這種氣氛的感染下敬禮了。
與此同時黃渠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院的軍人們也回了一禮,作為華夏人他們驕傲,作為華夏軍人他們更驕傲。
華夏人從來都不怕犧牲,軍人們更不怕,他們是保家護國的軍人,也是華夏的驕傲。
李羽等人走過黃渠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院的每一處,看過了黨史廳、民俗廳、群眾路線教育廳和宣誓廳四個部分。
特別是宣誓廳,令李羽非常觸動,看著影像上面的宣誓,李羽的嘴裡也不自覺的動了起來,跟隨著影視上面的人一起說著:我宣誓……
在這裡面看到過紅色的展示,看到了歷史文明古鎮黃渠橋的歷史,看到了寧北紅色文化的歷史,還看到了當地群眾文化和飲食文化。
身為書香古鎮的黃渠橋鎮,看到了它的教育發展史、民俗史和仁人志士創業史等等。特別是編著的《古今黃渠橋》、《黃渠橋史話》兩本書,將嚴肅的黨史教育變的生動活潑、富有感召力、吸引力的展廳和文學作品,寓教於樂為一體,使當地紅色文化得到宣傳、延續、資政育人。
看過這些東西,李羽的內心久久得不到平靜,似乎能想到十萬年前的悲慘,那都是華夏上下一心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李羽感覺自已得到了昇華,這也為將來他加入軍部造就了先決的條件。
李羽胸中有一股豪氣,與此同時似乎他的實力在提升,僅僅是走過一遍黃渠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院,得到紅色的渲染,實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一直達到了三級巔峰才停了下來,似乎距離下一級僅僅一步之遙。
李羽握了握右手,紅色的力量就是澎湃,這種力量真的讓人很喜歡,溫暖又高尚,讓李羽對國家的好感又增長了不少。
當天並沒有挑戰,而是住下了,跟隨軍人們修仙者一同吃喝訓練,感受他們的生活。
是那麼的充滿了陽光和充實,李羽甚至都有點不想走了。
是夜,李羽一個人靠在鐵架床沿,看著窗外的星空。不是李羽不能住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床,只是他要感受一下軍人們的生活,所以特意選擇了和軍人們一樣的住宿條件,而且也沒有讓李美過來一起,他想一個人,更重要的是這裡也不適合搞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一個人住在這種地方,卻又有不一樣的感覺,似乎並沒有嫌棄,反而有一種溫暖的感覺,難道這也是紅色力量?
這一夜李羽睡得格外舒服和安心,似乎在紅色基地睡覺從來沒有的安心,根本無需擔心任何事情。
之後李羽直接取消了切磋,已經沒有切磋的必要了。而是改為了為其一個月的軍旅生活,和軍人同吃同住同訓練,讓黃渠橋革命傳統教育學院不用把自已當外人,該怎麼操練就怎麼操練。
黃渠橋學院本來不太想的,畢竟李羽一不是學院的成員,二跟軍方也沒什麼關係。
但是最終在李羽的懇求下,還是答應了,李羽居然變的無比乖巧起來,一掃之前的狠厲。
其實最重要的是李羽表現出對紅色勢力的嚮往,也讓軍方有了招收之意,加深李羽對紅色勢力的感覺,或許未來這位李羽同學也能加入軍方,成為他們的夥伴也說不定呢。
於是李羽短期也成為了和黃渠橋學院煉氣期同等學院的存在。
每天接受同樣的訓練,炎炎夏日下,從早上八點到十二點的四個小時的站軍姿。
這可不是普通的站軍姿,不僅要筆直的站立住,整個人就像筆直的松柏一樣,不允許有任何的移動,就像把自已當做一棵松柏一樣。
這才是基礎條件,隨後就是各系的教官就開始干擾了,烈日炎炎下炙熱的火焰灼燒著每一位學員,教官的控火能力那是極其之強,只感到灼熱卻不會損傷身體分毫。
接著是水系的教官,以山洪爆發的猛烈之勢衝向每一位學院,站不住的人每失敗一次就在增加十分種的時間。
在接著是土系的教練,大地的脈動使得土地變的彎曲不平,時不時的還有一陣陣猛烈的震動,如果腳下不死死釘在地面上,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倒在地。
在接著是風系的教練,狂風暴雨的大風席捲著每一位學院,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只會被暴風席捲而飛,這樣不僅會加時還會成為其他學員嘲笑的物件。
諸如此類的阻礙比比皆是,就是為了鍛鍊每一位學員的意志力和抵抗力。華夏每每出現災害之時,為什麼華夏的軍人都可以悍不畏死的去拯救百姓,因為他們是軍人,是守護華夏的軍人,因為他們是訓練過,不懼風雨,只為守護百姓安全,這就是華夏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