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人性格初顯
重生之我是竇娥冤中的蔡婆婆 花滿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每日雲郎從學館裡下學回來,蘇楊都會讓他將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講給端雲。
再讓倆小孩一起來蘇楊這裡,學習一些課外知識,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的同時,啟發他們思維。
有天,雲郎在蘇楊這裡提及夫子在課堂上說起自已教導女兒時常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並引以為榮。
蘇楊初聽這種言論,只覺世界之荒謬。
但她沒有立刻反駁雲郎夫子的觀點,反而去分別詢問雲郎和端雲的看法。
令蘇楊感到意外的是。
雲郎對這句話表示不贊同,認為如果連生命都沒有了,失節之事就無從談起,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
而端雲卻出乎蘇楊意料,對這句話頗為贊同,認為人確實不能有二心。甚至還舉了他爹爹給他講過的東海孝婦的故事,覺得只要心誠,定能感天動地。
蘇楊針對兩小隻的情況,分別對他們進行了有傾向性的引導。
給雲郎著重強調,雖然活著很重要,但是人可以沒傲氣,是萬萬不能沒有傲骨。
在面對一些原則性問題時,個人的生死就顯得微不足道。
有一個名人曾叫陶淵明,他就在面對原則性問題時,不為五斗米折腰。
向端雲講明,螻蟻為了活著,都做出了許多努力。更何況是我們人,生命是可貴的。
你不僅僅是在為自已而活,也是在為周圍的人活著。不能隨便因為一些原因就放棄自已的生命。
講完,還著重向兩小隻強調。“失節”中的“節”其實應該分情況討論。
“節”作為傲骨,原則,底線時確實應該勇敢的站出來,去抗爭,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辭。
但“節”作為一些迂腐,陳舊,老套的枷鎖時,我們不應該為了所謂世俗的看法,就輕易放棄掉自已珍貴的生命。
兩小孩聽完,恍然大悟。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著。
蔡婆婆平時和鄰里的交集並不多,所以周圍人也沒有發現異常。
只是覺得蔡婆婆最近變和藹了許多。
有時,蘇楊也會恍惚間覺得自已沒有穿越到陌生的時代。
但是這天發生的事情卻引起了蘇楊的警覺。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箇中午,雲郎和夥伴們玩耍回家。
一回來就嚷嚷著,要給端雲改名,說是犯了自已的名諱。
起先蘇楊不以為然,只覺得小孩子心性,估計在外面聽說了什麼事,才鬧著要改名。
但在熊孩子抗爭下,蘇楊敗下陣來。
準備先聽聽雲郎的想法,再好好教育教育這個熊孩子。
原來是雲郎前幾天在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時候,和別人說起自已有個童養媳。
名叫端雲,周圍小夥伴們紛紛鬧著要過來看看,雲郎自然不肯。
就這樣幾人不歡而散,這事也被幾個小夥伴回去後,添油加醋告訴家裡。
他們的家裡人在聽說時,無意間說了句,這倆孩子名字中都有云,豈不是犯了忌諱?
被小夥伴們聽到,又添油加醋的告訴了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