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表弟孟清江前來拜訪
重生之我是竇娥冤中的蔡婆婆 花滿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琉璃糖的名聲算是徹徹底底打出去了。
有很多戶人家都向蔡家長期訂了琉璃糖,隨著銷量越來越多,蘇楊等人也漸漸的忙不過來。
僱傭了隔壁的王齊和王平兩兄弟去茶水鋪幫忙賣水。
由蔡五暫且當充當管事,王齊、王平兩兄弟打打下手。
蔡五也會在空閒的時間教一教這兩兄弟記賬方式。
蔡五的記賬方式是蘇楊教的,蘇楊將阿拉伯數字教給了家裡的幾人。
佩紫和蔡二則忙著製作麥芽糖和肥皂。
一日下午,蘇楊難得忙裡偷閒正在街上閒逛,準備採買一些日常用品。
蘇楊在偶然間瞥到隔了一條街上有一男子盯著自已看,怕自已看錯。
蘇楊不動聲色的換了好幾個方位,發現那男子就是在看自已。
忙拐進李婆婆的裁縫鋪中,心覺後怕。難道張驢兒劇情提前了?
蘇楊穩住心神,在李婆婆那裡慢慢挑了好幾匹布。
又給家裡的人一人買了一套稠衣,當做這些時日的幹活獎勵。
下個星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到時候大家一起穿上新衣裳,包粽子、看龍舟,好好過一個快樂的節日。
蘇楊在李婆婆的裁縫鋪墨跡了好久,覺得跟蹤自已那人可能不在了。
為了以防萬一,還讓李婆婆的兒子幫自已將買的布匹和自已一路送到蔡府。
蘇楊帶著李婆婆的兒子出了裁縫鋪,那人果真不在,蘇楊安下心來。
二人只用了一盞茶的功夫,便來到了蔡府門前,蘇楊想將人領進去喝杯茶。
但李婆婆兒子婉拒了,說裁縫鋪還有事,蘇楊也沒在多留,接過對方手中的布匹和衣裳。
讓李婆婆的兒子在門口稍等片刻,自已有東西給李婆婆,蘇楊便帶著布匹等物進屋去了。
蘇楊將布匹和衣裳放到自已房中,準備到時候悄悄給幾人一個驚喜。
又來到存放糖的屋子裡,敲出了十來塊叮叮糖,用油紙包好。
交給了門外等候的李婆婆的兒子,對方見狀,連忙推脫。
蘇楊勸說了一陣對方才收下,二人互相告別。
蘇楊便回了屋子,進到堂屋準備倒口水喝,剛剛走到堂屋門口。
只見雲郎正在招待那個在街上緊盯著自已的男子喝茶。
兩人一問一答,倒也其樂融融。
蘇楊一時之間有些摸不準情況,難道是熟人。
想去問問佩紫是什麼情況,但屋中的二人發現了蘇楊,將視線齊齊轉向她。
蘇楊只好硬著頭皮和那人打了個招呼:
“吃過飯了沒?,我叫人去準備些吃食。難得來一趟,可不能讓人餓著肚子回去。”
“還沒吃飯呢,出來的早。表姐隨便準備幾個家常菜就行。”
蘇楊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蔡婆婆的表弟啊!蘇楊在蔡婆婆的房中看到過一些來往的書信。
其中就有蔡婆婆的表弟孟清江的信,蔡婆婆來山陽縣好像就是來投奔表弟的。
但眼下還不能確定這男子就是孟清江,蘇楊試探道:
“表弟名諱為何?家居何處?這次怎麼不帶家眷一起前來?親戚間要時常走動為好。
我也是人老了,記性越來越差了。
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了,待我安排好飯食,表弟一定要與我細細講講。”
孟清江回:“表姐,我是清江啊!幼時我們常在一處玩耍。
只是年齡稍大些你便嫁去了蔡家,表姐夫在外地經商,之後我們便很少聯絡。
我家在山陽縣西頭,這次也是偶然碰到表姐,原想上前打個招呼。
但看你在忙,只好到家裡前來拜訪。”
蘇楊聽後,只得裝出恍然大悟狀。
“原來是孟家弟弟,瞧我這記性。真真是人老了,不中用了。”
暫時找不出什麼問題,蘇楊起身去外間吩咐佩紫做飯。
自已則端了碟桂花糕回到堂屋,和孟清江寒暄。
經過蘇楊幾輪套話,終於將這個表弟的情況瞭解清楚。
吃飯期間蘇楊還用了書信中的內容,進行多次試探。孟清江都能答得上來。
看來孟清江的身份並無問題,確實是蔡婆婆表弟。
蘇楊瞭解到蔡婆婆與孟清江已經是數十年未曾見過面。
這也難怪蘇楊表現出忘記孟清江長相時,他並無懷疑之色。
吃過飯後,蘇楊給孟清江用竹筒裝了一兩琉璃糖,讓他帶回家給孩子吃。
兩人又客套一番,蘇楊將孟清江送走。
蘇楊將雲郎叫到跟前詢問孟清江的事。
雲郎說:“當時有人敲門,只以為是母親回來了,便去開門。
沒想到是個陌生人,他自稱是我表舅,我想起您和我說過。
我們這次來山陽縣就是來投奔表舅的。
雖拿不準,但也將他迎了進來。
家中只有我、竇娥、佩紫姐姐,若他是歹人,我們肯定應付不過來。
不如先將其引進屋中,穩住對方。
待家中人回來,再另行商議。
若他真是我表舅,那自然更好。”
蘇楊聽後,頓時有種吾兒初長成的感覺,雲郎真真是長大了。
做事也變得更加沉穩,遇到事情也會三思而後行。
蘇楊誇讚了雲郎一番,便讓他去玩了。
蘇楊自已則在房中靜靜思索,既然蔡婆婆在這裡有親眷。
那自已今後的發展規劃也要將孟清江一家放到其中。
在古代宗族關係至關重要,這是個親緣社會,甚至可以說,幫助孟清江一家發展也是在幫助自已。
蔡婆婆家在這山陽縣裡,只有孟家這一個親眷。看起來關係頗為親近,不然也不會前來投奔。
待過些時日,觀察觀察孟家的情況,再考慮將什麼活計交給他們。
反正製作麥芽糖技術,早晚有一天會被人研究出來。
與其讓外人獲利,不如在過些日子自已靠著這個技術拉攏一批親信。讓蔡家在山陽縣紮下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