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提綱

1.主持人:

人的最大弱點是什麼?就是私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私心,你敢對天起誓你沒有私心嗎?過去我們都害怕談論這個話題,害怕被戴上自私自利的帽子,現在也一樣,畢竟自私自利是不光彩的。從客觀上來說,私心只不過是人的自我保護的本能,人首先要自我保護,然後才能去拯救全人類,要是人沒有自我保護,那人類社會怎麼能發展和前進呢?”

“可是人人都坐壁上觀,不管他人死活,當自私自利氾濫成災的時候,這個社會也太可怕了。”

“如果人人都只顧自己,不關心他人,都各掃自家門前的雪,這個社會真的很可怕。我們每個人不僅要和私心雜念作鬥爭,還時刻面臨世俗社會各種利益的誘惑,怎樣尋找平衡?既滿足個人的生存需求,又遵循公平正義社會建立起來的道德規範,這考驗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總結並且創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規範,例如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學說;即“中庸之道”

在這裡報告大家一個好訊息,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活下去>,<人間><大學>已由灕江出版社出版,

《活下去》這類題目是建立在對社會人生的反思和責任之上的.閱歷沉澱不足者難以企及,其作者內心必定是博愛和厚重的.

我們今天有幸請到這部鉅著的作者,聶凱女士來到我們節目現場,。向我請教有關這部鉅著的創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宗旨,並且探討這部作品對我們中國的文學有何意義。

請問聶凱女士,你寫作這部作品的動機是什麼?或者說,是什麼讓您不惜花費八年時間去寫一樣一部鉅著?畢竟,現在在中國,純文學作品的市場很低迷。您在動筆之前做過市場調查嗎?

答:提起我的寫作動機,其實非常單純,那是004年,我原來的學校與兄弟學校合併成立大學院校之後,我從教學第一線退了下來,到學校的後勤食堂賣飯票,也可以說,我從原來純粹的腦力勞動者改行到體力勞動,在思想得到解放的同時,內心的情感也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思緒象脫韁之馬,馳騁在廣闊的天地,不管何時何地,就連睡覺和上廁所腦子也沒有片刻的安寧,每天上班的路上,望著身邊的景象也讓我思緒連篇;我突然領悟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靈感,沒錯,這就是創作的源泉,假設把腦子裡湧出大片大片的回憶用文字記錄下來不就成了文章嗎?

我說幹就幹,但此時的我沒有電腦,過去在夜校學的電腦打字也忘得差不多了,慶幸的是,自從賣飯票之後,有了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是因為賣飯票讓我重新把打字技術找了回來,我利用上班空隙,把這些回憶在電腦上串起來。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您一開始就決心寫出這樣10萬字的鉅著?

答:不,不管是動筆之前還是動筆初期,我都不敢奢望我的寫作能出版。更沒從來沒有奢望我的作品能夠入選北京文聯的作品徵集了。

我只是想把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記錄下來,作為一生的財富。留給兒子。

至於您上面說的,動筆之前要做的市場調查,更是聞所未聞。

.主持人:那您不擔心您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品沒有市場嗎?

答:沒有,因為從動筆開始,我就沒有打算出版,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我能夠擠身作家這個行業,畢竟,作家這個詞對我來說太神聖,可望而不可及,我只是打算寫出來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也就不擔心市場銷售的問題。

4.主持人:那麼說,您是憑自己的感覺去寫的了?

答:是的,

我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覺去寫的,我的感覺指引著我,而我的感覺也是從生活中積累沉澱下來的。

而且我認為,文學藝術的生命力來源於真實,真實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

寫作應該是自由的,一開始就受市場需求的制約,去迎合市場,去滿足讀者的口味,這樣寫出來的作品不能保證它的真實性。如果,一味去追求什麼兇殺剌激驚險的場面等也許能引起轟動,但那只是暫時的,真正好的作品應該是對人性的讚頌,引導人們思索,引導人們道德的迴歸。

在這裡,我講一個小故事。是真實的故事。

在我的小說出版之後,我到廣西文聯去了一趟,我想向文聯的人諮詢有關保護版權的問題,看看文聯能為我們作者做哪些保護。

我的問題是,作者怎樣才能瞭解出版社的實際印刷數?假如出版社偷印作品數,不告訴作者實際印刷數,作者怎麼辦?

接待我的是一位副院長,他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對我說,純文學作品別異想天開,幻想著能夠加印,現在的文學作品有哪一部是暢銷的?我說我自己吧,我寫了幾部書,全都是送朋友了,那都是賠本,別想能掙錢。

他還嘲笑我,說什麼別人寫書,我也跟時髦,動筆前也不做市場調查,心血來潮,花了幾年心血幹無意義的事。他還舉例說明,說同樣是廚師,炒牛肉老師傅熟悉什麼時候用什麼火候,什麼時候加什麼調料,調料加多少,老廚師拿捏得當,炒出來的牛肉就好吃。就有市場,而你這樣的新手,完全不懂這其中的奧秘。

我的回答是,為什麼要加那麼多的調料?原汁原味不更好嗎?現在都提倡原生態,一塊牛肉你加那麼多的調料還有牛肉的味道嗎?對一個題材不斷地加火和調料,這不是創作,而是炒作,創作與炒作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我的這一番話讓對方啞口無言,他非常吃驚地望著我,我說的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現在很多人為了錢,或者說別的原因,對用文字寫成文章某一件事情進行渲染。”

5.主持人:您的意思是拿著別人的東西加入自己的想法做出來的事情就叫炒作,創作呢.就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一個想法,我怎麼想我就怎麼去做,完全不受任何人的干擾。”

答:您說的很透徹,炒作和創作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風馬牛不相及,創作是思想的火花,源之對靈魂深處未知或未明瞭的渴求,也可以說,創作是靈魂的活動.或者說是出於信仰。”

6.主持人:創作是寫作,炒作是寫作嗎?

答:我的理解是.兩者都是寫作.都是動筆.用文字組成文章,但兩者的文章是有區別的.一種是出於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是源於靈魂的一種追求,一種是為了錢,或者說別的原因,對某一件事情進行渲染

7.主持人:哇。創作和炒作還有這麼深淵的本質的區別啊。那麼,您的長篇鉅著是您用靈魂創作出來的了。”

答:是的。

8.主持人:長篇小說<活下去><在人間><大學>激流三部曲.的主旨是什麼呢?

答:呼喚道德的迴歸。

9.主持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它的內涵和外延是極為寬泛的。

答:是的。人們都說。道,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作品的主旨溶入道德,就能彰顯文學的社會價值和時代的意義。

10.主持人:結合你的作品,能詳細談談嗎?

答:當然可以。我的作品的格言是“平凡就是非凡”誠如您在開頭說的。人最大的弱點就是自私,本來自私是人的本性,作為個人為了生存自私是無可厚非的。當一個人處在困境中,走投無路的時候。他的意識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走極端,一了百了;二是,在困境絕望中還能不忘自己的責任,勇敢地生活下去。

11.主持人:請等等,您說的第二種太普遍了,好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時候,在絕望中勇敢地往下走,走著走著感覺前方不那麼絕望了。好象找到出路了,可是,走了一段路之後,您說的困境又出現了,結果,又得勇敢地向前走,反反覆覆,感覺這就是生活中的常態,太平常了。

答,您說得對,即使碰到困境,絕望,大多數人為什麼選擇第二種。而沒有選擇第一種,走極端呢?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存在著某種普遍的價值觀,而這樣的價值觀與我們的文化和傳統是密不可分的。從中可以窺視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看不見,卻始終存在著,並滲透到我們血液乃至靈魂,並且指導我們言行的那一根指揮棒。

1.主持人:指揮我們言行的指揮棒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它象一根遊絲,看不見,摸不著,時隱時現,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並且維繫著我們的社會秩序,是保證我們人民和諧相處的保證。

答:沒錯,正因為它的存在如空氣,這讓很多人忘卻它的存在,即使看似平凡的事情也有它的偉大之處,平凡的人能夠以樸實無華的品質堅守社會道德倫理的規範,自覺抵制世俗利益的誘惑,默默無聞地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從而使得在平凡中彰顯人性的光輝,平庸的人則是自私自利,追逐世俗利益.斤斤計較盡是世井小民的尖酸和貪婪。所以說,平凡是一種境界。它是有高度的。

1.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平凡也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境界。

答:沒錯,比如。在離婚之後,面對種種艱難困苦,我想報復前夫,也曾想到死,以求解脫,我也曾實施報復行動,但即使這樣,我的報復行動還是在法律的範圍內,這說明即使生活艱困,前途渺茫,我的意識裡還有法律的底線,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後,我能夠掙脫離婚帶給我的陰影,沒有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最終選擇了有尊嚴和自強的活下去。

14.主持人:而這其中就彰顯上面所說的我們社會價值觀“中庸之道”在主人公身上的體現。而任何故事的發生,都與其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的。偉大的時代能塑造偉大的文學作品,比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代表作《飄》;描述法國大革命時代的代表作《悲慘世界》;俄法戰爭時期的《戰爭與和平》,五十年代中國農村題材的《豔陽天》等等。是時代裝造這些偉大的流芳百世的文學作品,沒有時代,也許就不會有瑪格麗特.米切爾;雨果、托爾斯泰和浩然。也可以說,是時代為作者提供了創作的素材。

答:沒錯,我們每一個人所走過的每一步,都深深烙上時代的印記。

15.主持人:今天,中國現代化正以方興未艾之勢蓬勃推進。而構成中國現代化基石的中國人民是怎樣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變革,在工農業,科學技術領域中國人民揮汗如雨,辛勤工作的同時,在文化等意識形態領域樣怎樣堅守我們的價值觀,抵禦外來邪惡勢力侵擾而避免走彎路,來為我們的事業保駕護航,這其中的故事,蘊藏在民間的感人故事,發生在普通老百姓之中,需要我們的作家去挖掘,去謳歌。

答:作品是建立在對社會人生的反思和責任之上的.需要作者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沉澱。博愛和厚重;否則難以駕馭這樣的題材。

故事從主人公的離婚入手,特別是主人公在遭遇離婚挫折後,深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堅韌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獨立撫養年幼的兒子,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在新的工作中以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一次次有力地回擊各種挑釁.在生活的風浪中走向成熟,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作品敘述了那一代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的所思所想.扣緊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賦予現實意義,用道德澆灌沙漠般的社會

16.主持人:比如您,你頭上的每一根白髮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吧。

答:作品的開頭,“媽媽,媽媽,您真是我的好媽媽!”這其中就有一個故事,那還是八十年代後期,我兒子還是四歲的光景,那時我們的生活水平與今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一天,兒子看到隔壁家的小孩有一個玩具,是塑膠的,是半球形,上面還有珠算和一個時鐘,我兒子非常喜歡它,他回家就纏著我,要我給他買一個,那個玩具的價錢是7塊多,佔了我一個月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工資,所以,我猶豫不決,畢竟那時的一個月工資全部收入只有八十多塊,而且物價上漲厲害的。所以我哄兒子,說那玩具不好那玩具太貴,家裡沒錢之類的。總之拒絕兒子的請求。

17,主持人:那您兒子是什麼反應?

答:他當然非常失望,他雖然能理解我說的話,不再糾纏著要買,但他的失望之情還是溢於言表。說實話,看到他這種表情,我的心既欣慰也蠻難受的,欣慰兒子懂事,知道媽媽的難處,難受的是,作為媽媽,連一個塑膠玩具都不能滿足兒子。

18,主持人: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媽媽都難過的。

答:所以,到月底發工資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把那玩具買下來了,下班回到家裡,兒子正在床上看漫畫,我把玩具舉起來對他喊:“樂樂,你看這是什麼?”兒子抬頭一看,先是一驚,馬上高興地從床上跳起來撲到我懷裡,他摟著我的脖子,連聲說:“媽媽,媽媽,您真是我的好媽媽。”

19,主持人:那是你兒子發自肺腑的呼喊啊。這也說明他對這個玩具真是太喜歡,太期待了,原先以為媽媽不給買了,沒想到,有一天,媽媽卻把它買回來了,除了大喜過望,還有著對媽媽的感激。

答:這件事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開始寫作時,我的腦子第一時間蹦出來的就是這個場景,“媽媽,媽媽,您真是我的好媽媽。”這幾個字用得極其自然,甚至連想都沒想就從腦子裡蹦出來了,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我的腦子就象暴布似的,以往的經歷都鮮活地湧現在腦海裡,我大斷大斷地寫著,甚至連想都沒想,因為腦子裡湧出的思緒讓我沒有想的時間,把這些象暴布似的思緒記錄下來就讓忙不過來了。

0.主持人:您的作品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嗎?

答:是的,“生活就是一本書。”我深深感到生活這本書的深奧和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不管你是誰,也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人生這本書總是按照生活軌跡在進行。每天早晨睜開眼睛,不,確切地說,當你還躺在床鋪上,大腦從夢境中甦醒過來時就已經在書寫你的書本了。

當別人為地位私慾絞盡腦汁的時候,母親為每天的辛勞抱怨的時候,當哥哥在為買車子發愁的時候,當孤寂像潮水般湧來要把我淹沒的時候,我卻躲在一旁,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索。

1.主持人:也許有人覺得,普通生活中的故事太平凡,不能感動讀者,更談不上能成偉大的作品了。現在的文藝界在搞創作的時候,都是大談特談美國似的大片。

答:目前中國普遍存在浮燥的風氣,政府為了拼GDP紅了眼,學校為了裝門面.也在盲目追求論文數量,結果造成教師們人人花錢在核心報刊發志上發表論文的怪現象,,花錢學者沒能潛下心來搞創作,影視劇陷入了"假大空"追求大場面,驚險,荒誕的漩渦,一味相信所謂的著名人士,不注意挖掘潛藏在千百萬民眾中的新人.忽略那些平凡卻能感動千百萬觀眾的細微的小故事,我覺得悲哀,看看現在美國所謂的大片,什麼星球大戰之類的,只有感觀視覺,沒有營養...沒有營養的電影是不可能流芳百世的.,現在的美國很難再拍出"亂世佳人"這樣的好片子了。

.主持人:所以,您堅持自己的創作思路?

答:是的,如果不能堅持自己的創作思路,去模仿別人,那是蠻可悲的,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那些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想往往是極其樸素,我的全部思想無非是,如果那些不道德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一股力量的話作那麼正值的人也應該這樣做,道理就這麼簡單。”

“平凡與平庸雖然只一字之差,但卻有著天壤之別..偉人說過:平凡就是非凡.平凡的人能夠以樸實無華的品質堅守社會道德倫理的規範,自覺抵制世俗利益的誘惑,默默無聞地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從而使得在平凡中章顯人性的光輝.

平庸的人則是自私自利,追逐世俗利益.斤斤計較盡是世井小民的尖酸和貪婪.舉目望去,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又何嘗不是從小人去著墨?...什麼是名著?所謂的名著正是緊緊抓住人物心理..從平凡中去闡述人性的光輝...這才是能夠久經歲月考驗...歷久不衰訣竅..也是真理所在.

.主持人:道理確實是這樣,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都喜歡看剌激,驚險的故事,平凡的情節沒人喜歡的。

答:看看現在美國所謂的大片,什麼星球大戰之類的,只有感觀視覺,沒有營養...沒有營養的電影是不可能流芳百世的.,現在的美國很難再拍出"亂世佳人"這樣的好片子了。我們國家也沒能拍出象《渴望》這樣的好片子。

4:我記得。當年播放《渴望》的時候,那是萬人空港啊。

答:《渴望》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沒有驚險和剌激,血淋淋的情節,但它仍然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這說明,〈渴望〉的故事觸及到人性的靈魂,.真正的靈魂也必須從生活中陶冶昇華.

5.主持人:話雖如此。在您的寫作過程中,就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者給您提出建議?

答:當初,知道我在寫作的時候,很多人不敢相信,甚至有同事嘲笑譏諷我,說什麼寫了幾十萬字的小說,有什麼東西可寫的,是不是把腿上的毛都拔下來,數著寫?也有人說不喜歡我的書,說我寫的都是生活中的故事,沒意思,提不起勁。但有一點,所有人都承認我的書寫得真實,有真實感。

6,主持人:您聽到這樣的嘲諷會有什麼感受?

答:一笑置之。因為我堅信,真實就是生命,而我就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寫作的,我把我這半生以來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思考沉澱下來,如果角度切入得當,即使100年之後。讀者也能透過故事的背景去了解我們這個時代。

7,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流芳百世啊。

答:我的好朋友。我也是我在學校的同事,她是語文教師,一向是快言快語,心直口快,有話直說的那種,不會因為是朋友關係就嘴下留情,她看了我的初稿之後鼓勵我,她是懷著真誠的心態鼓勵我的。

8.主持人:是朋友的鼓勵讓您堅定了創作的信心。

答:也不全是,不管有沒有朋友的鼓勵,我的初衷仍然不變。因為此時,我的思維象脫韁之馬,馳騁在廣闊的天地,不管何時何地,就連睡覺和上廁所我的腦子也不讓我有片刻的安寧,每天上班的路上,望著身邊的景象也讓我思緒連篇;無法遏制這股寫作的衝動。

9.主持人:

總書記曾在兩次演講中分別提到自己讀過多部俄羅斯的文學作品,多位法國文學巨匠的作品讓他增加了對人類悲歡離合的感觸。在他為世界開出的書單中,很多著名的文學家赫然在目。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所書寫的社會生活,顯然不屬於我們的時代,但其中所營造出的詩意化的文學世界,體現出的對人性的探究,對理想的展望,對人類社會程序的預言,都能深深地打動審美主體,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審美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文學走向審美層次的情感表達、道德批判、人性淨化等意義都能穿越時空界限,擁有永恆的價值,這也是文學社會價值和意義能夠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答:捷克裔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曾說:“偉大的作品只能誕生於他們的藝術歷史之中,並透過參與這一歷史而實現,只有在歷史之內我們才能把握什麼是新的,什麼是重複的,什麼是被發現的,什麼是模仿的。”

而我的小說既不是新發現。也不是模仿,而是實實在在,就是書寫當下,展示當下。

0。主持人:我們每一個人是渺小的,渺小到連小螞蟻都不如,可千萬別忘了,再渺小的生物只要抱成團就能擰成一股繩,就能匯成滔天巨浪,就能無堅不摧,就能改造這個世界。而文學作品就是透過描寫普通渺小人物來記錄生活,記錄歷史。

答:我父親是山西晉城人,南下幹部,是個老革命,他是個遺腹子,他還沒出生父親就被國民黨拉兵走了,從此杳無音信,至今仍然不知道他的下落,我父親從小和寡母生活,十三歲就跟隨他人到關外日本人開的煤礦挖煤,四五年日本法西斯投降後,解放軍解救了他們,是黨給他摘掉文盲的帽子,指引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南征北戰,共和國成立前夕,跟隨解放大軍從東北來到廣西,由於征戰多年,身上落下許多傷疤,五十年代初他在主持土地改革中認識了當時也積極參與土改運動的母親,倆人結婚之後一起來到地處廣西邊陲的縣城。

1主持人:這麼說,黨是你的親生父母啊。

答:沒錯,沒有黨,我的父親不知道在哪裡,你想想,一個遺腹子,沒有文化的文盲,在日本人的煤礦挖煤,他能娶得上媳婦嗎?他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命被攥在日本人的手裡。正因為有了黨,是革命的軍隊教會我父親識字。走上革命的道路,這才有了我和我的哥哥。也才有今天激流三部曲<活下去><人間><大學>這部作品的問世。

.主持人:所以說,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文學作品就是濃縮了的歷史。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在不停地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以便將來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有一句話說的好:“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

答;

對於一個人來說取得進步的捷徑就是學習歷史上的事件.幾乎所有的作家都說:“學習歷史是熟悉生活和政治的最好的途徑.”另一方面,瞭解別人不幸的遭遇是最好和唯一的辦法,使我們勇敢地接受命運的考驗.事實上也沒有這樣傻的人不想了解羅馬人用什麼方式和手段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時間裡面把他們的統治擴張到全世界,這是歷史上沒有先例的.哪會有這樣的人沉靦於人類的其它種種知識而忽略了歷史?甚至到了輕視歷史的地步呢?

.主持人:最後借用央視公益廣告,《讀書的廣告詞來結束今天的節目。

1、與書相伴的每一分鐘都是對人生最大好的獎賞。

——李潘

、閱讀是要讓真正的陽光住在心裡。

——歐陽夏丹

、在書中,不僅有眼前,更有詩和遠方。

——白巖松

4、在書中可以和優秀的人物為伴,思想共舞。

——月亮姐姐

5、過日子也要放飛靈魂,讀書與後者有關。

——張越

6、閱讀,讓自己內心強大。勇敢面對抉擇與挑戰。

——郎永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