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鎮是個典型的江南小鎮。
徽派建築,白牆青瓦,小木窗,馬頭牆,小橋流水,古色古香。
滿山黃葉,澄葉,紅葉,交相融襯,藏匿其中蕭瑟的枝頭下,是發灰的馬頭牆。
景銘和宋儒希最先看到的,是矗立在鎮口的一棵伶仃大樹,扭曲纏繞的枝幹,零星掛著些枯葉,以及黃澄澄的柿子。緊接著,映入眼簾的便是“曬秋”之景。
陳年舊竹搭作高臺,這一年來豐收的作物,譬如玉米,南瓜,辣椒,黃菊,皆用竹編的泛著年代氣息的圓簸箕盛著,整齊擺放於高臺。家家如此,成就了富饒安詳秋日豐收圖。
景銘帶著宋儒希賞過這些美景,走過巷間石板路,穿過拱形小橋,帶他品味當地特色美食——汽糕。覺得實在符合自己口味,還順帶打包了幾份,預備帶給助理們嚐嚐。
真是個禮貌心細的乖孩子。
原本,兩人逛得挺好,挺盡興。正慶幸無人認出,結果,怕什麼來什麼。不知突然從哪冒出兩個年輕女孩。倆姑娘二話不說,攔住二人去路。
倆姑娘面色緋紅,扭捏發問,滿懷期待:
“唉?你是不是宋儒希呀?”
宋儒希下意識挑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而後,恢復常態,不說話,只是搖搖腦袋。
景銘心頭一緊,故作鎮靜,朝她們擺擺手,扯出笑,些許磕巴:
“你們認錯人了,他是我哥。宋儒希每天那麼忙,怎麼可能會出現在這呢,他現在指不定在哪拍戲呢。”
女孩半信半疑,仍盯著宋儒希,不肯放棄似的:“可是眉眼真的很像欸,雖然戴著口罩,這份出挑氣質卻是無法掩蓋的。”
嗯,確實如此。低調打扮,也難掩少年的清冷貴氣。
聽見這話,少年表面作出一副高冷姿態,心底早已樂開了花。
見宋儒希仍不說話,倆姑娘疑惑,問景銘:“他是不會說話嗎?”
於是,景銘蹙眉,擺出一副痛心的模樣,開始胡編亂造:
“實不相瞞,我這哥哥,雖同宋儒希長的相似,生的一副好面目,可是,他自打生下來就不會說話,是個天生的小啞巴。”
宋儒希配合著,點頭,掩面哭泣狀。
倆姑娘一臉惋惜。
“我們還有事,就先走啦!”
景銘一把拉過宋儒希的手腕,未等倆姑娘開口,一溜煙跑了。
景銘拉著他,跑至街頭拐角處,上閣樓。她長噓一口氣,看著他,打趣道:“小啞巴?”
那少年,仍不說話,微微皺眉,眼神懵懂,看著她,像只貓。
孩子心中不免感嘆,果然是演員,專業的。
傍晚時分,搭了車,回城裡。
車站下了車,秉著環保理念,景銘和宋儒希各自掃了輛單車,各回各處。
這個時段,這個城市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熙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街道,騎著腳踏車遨遊其間,實在安逸。
想來,宋儒希是眷戀這種生活的。否則,以他特殊的身份,怎會冒著被認出的風險,騎車回去。
景銘不免傷感,他一路走來,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連最平凡樸素的生活,也成了奢望。
想起宋儒希一段採訪。主持人問他,什麼時候會覺得很開心。他笑的恬淡,認真答道:走在大街上不被認出來的時候。
景銘回到宿舍,就見室友陳茶清陰沉著臉,走過來,攬住她的脖子,逼問道:“今天去哪了?”
孩子心虛,眨巴眼睛:“沒去哪啊…就是同一個朋友出去玩了。”
“哪個朋友?我認識嗎?”
“不認識。”
“還給我裝呢?你自己看看手機。”陳茶清癟嘴,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你這廝,現在連我都敢瞞了。”
景銘窘迫,扯扯嘴角,意識到,怕是宋儒希出事了。果然,開啟手機一看,熱搜上,明晃晃幾個大字:宋儒希夜間騎腳踏車低調出行被偶遇。
路透圖中,宋儒希騎在腳踏車上,周遭全是人,被圍了個徹底,進退兩難。帽簷下,目光黯淡,那漂亮的眼中,盡是無奈。
景銘瞬間冷了臉,蹙眉。那些人,實在是…討厭。
她給他發訊息,問他,你到酒店了嗎?
許久後,收到回覆。
到了。
你是怎麼被認出來的?
也就是等了個紅綠燈的功夫,被同在一旁等候的行人認出來了。哭臉表情。
景銘嗤笑。咳…真是個倒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