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秦始皇:剛統一,就給朕世界地圖 一瓶大可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誰曾想,不久後魏國就搶佔了大秦的河西之地
秦國被迫,只得退守洛水。
結果,又碰到秦國噩夢般的對手,吳起。
在吳起接管河西之地後,秦國就沒有從他手上討到過一次勝仗。
能打平手,已經成了秦國最大的奢望。
《吳子》有云: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也就是說吳起一生中打過七十六場戰鬥,勝了六十四場,剩下的均打成平手。
要知道這些戰鬥場數,絕大部分都是在和秦國打的。
可以說,秦國被吳起壓得死死的,就像一個慘遭毒打的小強,被打的沒有任何脾氣。
好不容易熬到吳起病逝,秦獻公在公元前374年,趁著魏國和趙國互掐之際。
派遣胡蘇為大將,率大軍進攻韓國。
其他國家打不過,想著能不能從三晉中最弱小的韓國身上,找回一點自信。
結果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韓國也打不過!
最後逼不得已,韓國、魏國都沒打過,想著我堂堂大秦總不能三個都打不過,於是又開始和趙國開戰。
結果,在高安之戰上,又被三晉中最後一個趙國,打的不敢多說一句。
清朝的遭遇,同秦國是何其的相似!
為了迅速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歷經了幾代老秦人的心酸淚水。
秦始皇好不容易繼承他們的遺志,統一了華夏。
而現在,看到後世的清朝,被徹底被人玩弄於鼓掌之中,隨意凌辱。
我大秦打來了打去,都是關起門,自家兄弟打架。
而清朝呢,雖然也被圍毆,但卻是國門敞開。
關鍵還侵略者都是外來的西方列強,甚至還有一個所有人都看不上的彈丸小國。
“難不成我華夏,又要再一次經歷我老秦人的苦難嘛!”
清末時期,一處農莊
幾個義和團的頭領正秘密集會,前幾天好接受了載漪四兄弟的招安,正商量著如何同清軍一起,對抗來犯的西方侵略軍。
看到光幕上影片,看到慈禧太后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他們身上。
最後竟然還倒戈相向,背刺自已。
“這是什麼世道!”
一位義和團頭領怒氣衝衝地說道,拳頭緊握。
“我們為了國家,拼死抵抗外敵,他們卻在背後刺我們一刀!”
另一位隔壁縣的頭領則沉默不語,但目光中透露著不一樣的目光。
似乎是在思考,接下來和清軍的合作事宜,是不是要做出一些改變。
練兵場外,拳民們正在積極地練習各種拳法、硬氣功,彷彿與房間內緊張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
光幕上,白朮繼續講解著條約的危害:
“《辛丑條約》是華夏近代史上,賠款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控制和掠奪華夏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鉅額的賠款,加劇了清朝的貧困和經濟衰敗,並且‘國中之國’的存在,嚴重破壞了主權的完整性。”
“標誌著華夏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大明,洪武年間
金陵皇城,明故宮
此時咱們的老朱還準備扔東西,結果發現寢宮之內,但凡能看見的瓷器、花瓶、桌椅板凳,全部都被砸的稀碎。
就連邊上的大床都缺了一個角。
站在外面大老遠的宮女侍衛們,都能聽見裡面傳來的怒吼:
“一群廢物,一群廢物,把我華夏禍害成什麼樣了!”
“對外慫成狗,對內就叫囂!”
“還有這個慈禧,貪汙這貪汙那,導致幾千幾萬兩的槍炮都買不起!”
“然後千萬上億的賠償,眼睛都不帶眨的!”
“俺老朱就是想不通,這清朝給我大明提鞋都不配,怎麼就取代我老朱家的地位!”
......
光幕上,一位面色慘白的老者,正虛弱的躺在床上,他能感受到自已大限將至。
此時清朝的年間的街頭,看到這一幕都開始議論紛紛!
因為畫面中的老者,清朝的一系列條約,都是他代表籤的字。
“就是他,李鴻章,所有條約全是他籤的字!”
“他就是我們大清的秦檜!”
“誤國者,李鴻章也!”
“愛國賊!”
謾罵之聲在街頭巷尾不絕於耳。
甚至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也時不時聽到下人小聲的詆譭。
只見畫面中,木色古典的房間內,燭光閃爍映照著病榻上的李鴻章,蒼老的臉龐透露出一絲堅毅與悲愴。
窗外的風吹過,吹滅了幾盞蠟燭,帶來幾絲的淒涼。
李鴻章緩緩閉上眼睛,躺在床榻上,靜靜地感受著體內的每一次呼吸,思緒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或許,在這一刻,他回想起了自已曾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回想起了為國家付出的一切。
內心深處,有無盡的遺憾,亦有不滅的堅守。
緊接著,李鴻章重重的咳嗽著幾聲,突然面色潮紅起來,很顯然這是迴光返照!
緩緩側起身來,望著北邊紫禁城的方向,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高亢洪亮的說完最後一句後,這位位極人臣,褒貶不一的清朝最後的依靠。
手最終還是無力的垂到了床邊,徹底沒了氣息。
白朮的聲音慢慢的傳來:
“他就是李鴻章,是晚晴最後的依靠。”
“自從在1901年9月7日簽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賠款條約後,彷彿那最後一個‘肅’字,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回到家後,直接一病不起,身體早已不堪重負,心裡更是壓抑多年的不甘。”
“最終在來兩個月後,也就是11月7日這天。”
“留下了‘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的臨終絕筆詩!”
“李鴻章少年成名,懷著‘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的一腔報國熱情,將自已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清朝。”
此時的朝堂上,
不論是守舊派還是維新派,無不感到羞愧,無地自容。
哪怕是一直目空一切的慈禧,此時也泣不成聲。
此時的她才感覺到,也許大清真的要亡了!
紫禁城外,街頭巷尾
謾罵之聲已經慢慢淡去,所有人都洋著淚水,看著光幕上這位,為國家奉獻一輩子的老人。
單薄,瘦弱的身軀,確實撐起來清末的半邊天。
光幕上,白朮的聲音放緩了速度:
“也許有人會看不起他,看不起他為了儲存北洋艦隊,故意誇大戰損,並令艦隊退守港內,最終導致艦隊的覆滅。”
“也有人說他,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甚至喪權辱國的條約,讓整個華夏面臨著被帝國主義瓜分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