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雖長,但終究會天明。

當雞鳴之時,東京城內最先起來的人,並不是貧民百姓,而是大宋三品以上的官員。

大宋的每月大朝會時間,是五更三點,也就是凌晨四點多。

凌晨四點多,天都還沒亮,這些要上朝的大宋官員,就要早早的來到宮城中的紫宸殿。

因為天色未亮,所以紫宸殿內掛了好多的燈籠,倒也把紫宸殿照的通透。

紫宸殿的牆壁本就沾了一層金粉,被黃色燈籠這麼一照,越發的富麗堂皇,奢侈至極。

歷朝歷代修建皇宮之時,都要把皇宮大殿修的雄偉壯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其實,皇宮不僅僅天子的臉面,更是國家的顏面。

秦,漢,唐這三國的皇宮,無一不壯麗雄偉,讓人看之,便望而生畏。

唯獨宋朝,從出生那一刻,就先天畸形,越長越挫。

雖然宋朝經濟發達,東京城繁華無比,但東京內城中的皇宮,並沒有前朝的壯麗雄偉。

就算宋徽宗修了不少宮殿,但是又有何用?

少了一份霸氣,多了一份陰柔,就好比一個壯實男子,偏偏娘裡娘氣的,有宋一朝,無尚武之風。

紫宸殿內。

一群身著朱紫官服,手持笏板的官員,魚貫進入殿內,沒過一會,紫宸殿內就熙熙攘攘起來。

能有資格進入紫宸殿的官服,都是五品以上,五品官服的官服是硃色,三品官員是紫色。

所以,這一刻,紫宸殿內是滿堂朱紫。

等到所有的官員都到齊了,最後進殿的官員,就是文官之首,大宋的宰相大人了。

如今,大宋的宰相大人,是王黼。

就在一年前,蔡京被第三次罷相,而頂替蔡京的人,就是王黼。

王黼做宰相已經有一年時間了,這一年時間,深的宋徽宗趙佶的信任,所以大權在握,為所欲為。

要說蔡京是奸臣,王黼此人比蔡京也不遑多讓,兩人在奸臣的道路上,是不分彼此的。

王黼深知宋徽宗趙佶的性格,為了得到趙佶的信任,王黼當了宰相之後,不僅不把蔡京在任時,做的那些事兒,撥亂反正,反而更加變本加厲,比蔡京還要厲害一些。

誰都知道,大興花石綱,勞財傷民,不僅侵擾底層百姓來說,還容易滋生不平之事。

一年前,有志官員們以為蔡京罷相了,王黼上當之後,會勸說皇帝,廢除花石綱。

可誰知,王黼上臺之後,不僅沒有勸說還給廢除花石綱,反而變本加厲,讓蘇州應奉局朱勔更加肆無忌憚的搜刮。

蘇州應奉局的朱勔有了上頭的撐腰之後,便更加無法無天起來,讓東南無數百姓遭了殃。

因為王黼的不作為,朱勔的無法無天,讓東南百姓民不聊生,逼的睦州青溪人的方臘決定造反了。

而方臘在造反前,被萬年鄉的保正方有常無意間發現,方有常發現這件事後,當即就想著稟報官府,誰知訊息走漏。

方臘雖然決定要造反,但是還需要一點時間,所以,在方臘知道訊息走漏之後,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當即殺人滅口。

畢竟,都是造反的人了,還怕殺人嗎?

當天夜裡,方臘就領了一夥人,趁著夜色,就來到方有常所在的村子裡,將方有常一家,還有方有常所在的方村,全部屠戮的乾淨,一個不留。

方臘領著自已的兄弟們,在這一夜一共殺了兩百多口人,從老到少,一個都沒有放過。

只不過,事後才知道,方有常還有一個兒子,因為在縣裡求學,所以並不在村中。

方臘知道這件事後,並沒有手下留情,而是除草要除根,隨後便派了自已的好兄弟石寶,去縣學殺方有常之子。

事後,石寶回話,說已經殺了方有常的兒子。

只不過,就在方有常全村被殺之後的一個月後,方世玉來到了東京城,敲響了鳴冤鼓,稟報了方臘造反這件事。

上述的事情,就是一個因果關係,因為王黼想要討好宋徽宗,才讓朱勔無法無天,最後導致方臘起義。

顯然,王黼是深知這個道理的,所以,當王黼知道了,方世玉所帶來的訊息後,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怎麼平叛,而是怎麼脫清關係,粉飾太平。

還有,王黼才上任宰相,就出了這麼大的一件事,這讓其他官員怎麼看,怎麼當文官之首。

王黼知道,蔡京雖然被罷相了,但是朝中還是有很多蔡京的官員,而且,蔡京並沒有被宋徽宗嫌棄,還有重新重用的日子。

種種原因,讓王黼不敢把東南造反的這件事,告訴宋徽宗,只能一邊繼續粉飾太平,一邊讓人把方世玉關進大牢,狠狠折磨。

原本王黼以為,東南的造反,事情鬧鬧不大,最後定會平息的。

可誰知,東南那個叫方臘的賊子,在前段日子,拿下了衢州,進而逼近了杭州,如今已經把杭州包圍了。

杭州,那可是東南重地,宋朝有一小半的稅收,都得靠著杭州。

這一下,王黼想要瞞住這個訊息也不可能了,好在在此之前,有了充足的準備。

說起來,還要謝謝那個叫什麼來著的小子,要不是這小子一年前就把訊息帶過來,自已也不可能早早的做了一番準備。

王黼在上朝之前,就已經得知,那個叫什麼小子已經死了,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所以,面對東南造反這件事,王黼並沒有什麼擔心,走進紫宸殿的時候,臉上露出的表情,一點慌張也沒有。

當王黼身著紫色官袍,手持笏板進入紫宸殿的時候,紫宸殿內原本交談的官員,看到王黼後,立馬小聲起來,而且還有一部分官員,紛紛朝著王黼迎了過來,紛紛施禮參拜。

紫宸殿有半數官員,都是這般殷切,王黼感受著眾星捧月的巴結。

當然,紫宸殿內也還有一部分人,看王黼是極為不順眼的。

這一部分官員們,有的是不屑和王黼為伍,有的是有其他的靠山,不懼王黼,還有幾人,是元佑黨人。

元佑黨人說起來,是上一朝的群黨,是司馬光,蘇軾等人留下來的徒子徒孫。

在紫宸殿東邊,有一個清瘦中年人,正冷冷的看著這一幕。

清瘦中年人,是開封府的提刑使,李格非。

李格非是蘇軾提拔起來的,除了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也是現留在朝堂上僅存不多的元佑黨人了。

此刻李格非的臉色難看,這般難看,並不全是因為聽到東南造反,看到王黼無恥一面。

李格非臉色難看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女兒李清照,一夜未歸,下落不明。

昨夜李清照身邊的丫鬟,慌張失措的跑回府中,說小姐不見了。

當時聽到這個訊息,李格非便急壞了,立馬把府中的人馬,通通都派了出去,尋找李清照。

可是,一直到城門關了,人還是沒有訊息。

原本李格非想要親自出城尋找的,只不過,他的夫人說,就算李格非出城,也無濟於事。

而且,今日朝會是大朝會,不可缺席,讓李格非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