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西方當時剛剛推出的IBM 360系列計算機也不過一萬美元,而李衛東的這臺個人計算機,售價竟然只有十萬美元!

這在當時的市場上,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價格!

然而,李衛東繼續說道:“雖然國際市場的定價是十萬美元,但我可以告訴大家,它的生產成本只有五百美元。”

現場再次爆發出一陣譁然。五百美元的成本?

這怎麼可能?這意味著炎國的科技水平已經遠遠領先於西方,能夠以極低的成本製造出這種高效能的個人計算機。

臺下幾位西方記者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李衛東不僅僅是在釋出一款計算機,他是在向全世界宣告——炎國的科技實力已經超越了西方,而西方的科技霸主地位正在被動搖。

……

釋出會結束後,全球的媒體都在瘋狂報道李衛東的釋出會。漂亮國和歐洲的科技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儘管他們一開始對炎國的科技進展持懷疑態度,但在看到李衛東的釋出會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炎國的科技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釋出會結束的當天,全球各國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紛紛向炎國下訂單,爭相購買李衛東的“天工一號”個人計算機。

儘管售價高達十萬美元,但這些西方企業和科研機構根本不在乎價格,他們只想儘快獲得這臺世界領先的計算機。

“我們必須得到這臺計算機!”漂亮國的一位頂尖科技公司CEO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拍著桌子說道,眼中滿是狂熱,“這將是我們下一代技術研發的關鍵!”

而在歐洲,許多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也紛紛向炎國發出了購買請求

。儘管他們的預算有限,但他們知道,這臺計算機代表的是未來科技的方向,如果他們無法及時跟上,整個歐洲的科技水平將被遠遠甩在後面。

“如果我們不購買這臺計算機,我們的科研工作將徹底落後。”一位歐洲大學的校長在一封緊急信函中寫道,語氣中充滿了焦急與無奈。

隨著訂單的蜂擁而至,炎國的計算機生產線開始全力運轉。

李衛東的“天工一號”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走俏,一時間竟然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儘管售價高昂,但這些西方企業和研究機構根本不在乎,他們只知道,擁有這臺計算機意味著掌握了未來的科技命脈。

……

然而,外界並不知道的是,李衛東將這臺計算機的國際售價定得如此之高,並不是為了牟取暴利,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戰略目標。

在釋出會的背後,李衛東早已制定了一項宏大的計劃——利用國際市場上的高額利潤,補貼國內的計算機普及計劃。

實際上,天工一號的生產成本只有五百美元,但李衛東將售價定為十萬美元,這巨大的利潤空間為炎國的計算機普及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援。

透過這種方式,李衛東不僅能夠讓炎國在國際市場上賺取大量外匯,還能夠以極低的價格將個人計算機推廣到國內的各個角落。

“我們不能只依賴國際市場,”李衛東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說道,“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炎國人都能使用計算機,讓計算機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決定將天工一號在國內的售價定為四千元。

這個價格雖然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仍然不便宜,但相比國際市場上的十萬美元,已經是極為親民的價格。

而且,李衛東還計劃透過一系列的政府補貼和貸款政策,進一步降低計算機的購買門檻。

在李衛東的推動下,炎國政府迅速出臺了計算機普及的相關政策。政府為每個家庭提供了低息貸款,用以購買計算機。

同時,李衛東還與各大企業合作,推出了分期付款和以舊換新的計劃,進一步降低了計算機的購買成本。

……

隨著天工一號的價格大幅下降,炎國的普通民眾開始掀起了一股計算機購買熱潮。

尤其是在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幾乎每個家庭都開始考慮購買一臺屬於自已的個人計算機。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們家也能用上計算機。”一位普通的工人站在家門口,興奮地對鄰居說道。

他剛剛透過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了一臺天工一號,成為了小區裡第一個擁有個人計算機的人。

而在學校,計算機教室也迅速普及開來。

學生們興奮地坐在電腦前,學習如何使用這臺神奇的機器。李衛東開發的中文作業系統極大地降低了計算機的使用門檻,哪怕是沒有任何技術背景的人,也能輕鬆上手操作。

……

隨著李衛東的天工一號個人計算機在國內的普及,炎國的科技進步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天工一號不僅僅是普通家庭的熱寵,也迅速在國家的各大機關部門中推廣開來。

首都——京城,作為炎國的政治中心,自然成為了計算機普及的重中之重。與普通民眾的日常使用不同,天工一號在京城的重要機關中扮演了更為關鍵的角色。

在李衛東的推動下,天工一號首先進入了炎國的各大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軍事機關。

這些部門對天工一號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是那些長期依賴手工記錄和複雜資料計算的部門。

天工一號的高效處理能力和中文操作介面,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在財政部,一臺臺天工一號已經佈滿了辦公桌。

工作人員們紛紛學習如何使用這款先進的機器,處理龐大的財務資料。

以往需要數天甚至數週才能完成的財政報表,現在只需要輕輕敲擊幾下鍵盤,短短几分鐘內就能完成。

“簡直難以置信!這臺計算機太高效了!”一位財政部的工作人員,看著螢幕上生成的報表,臉上滿是驚訝和欣喜。

而在國防部,天工一號的引入更是如虎添翼。軍事研究和指揮排程中,天工一號的強大運算能力幫助軍方迅速處理各種複雜的作戰資料,模擬不同的戰術方案。

“如果我們能將所有的指揮系統都透過計算機連線起來,整個軍隊的作戰效率將提升數倍。”一位軍方高階將領在一次軍內會議上說道,言語中透露出對李衛東計算機技術的高度信任。

在科研領域,天工一號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科學院的各大實驗室中,天工一號成為了科研人員的主要工具。

它們不僅幫助科學家們處理複雜的實驗資料,還讓科研團隊之間的資訊共享變得更加高效。

科研人員再也不用依賴紙張和人工傳遞,天工一號的出現讓科研步伐大大加快。

就在各大機關和科研部門忙於適應並掌握這臺新型計算機時,李衛東已經在籌劃著下一步的行動。

單靠一臺臺獨立的計算機並不能完全發揮出天工一號的潛力。要讓這些計算機真正成為國家機關的核心工具,必須建立一個能夠連線這些計算機的網路。

李衛東再次站在實驗室的黑板前,手中握著粉筆,飛快地勾畫出一張巨大的網路結構圖。

隨著天工一號的普及,他已經在心中構思許久——是時候為京城建立一個區域網了。

“我們需要在京城的各大機關之間,建立一個高速、穩定的計算機網路。”李衛東對面前的技術團隊說道,語氣中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個技術人員,繼續說道:“這個網路不僅要實現資料的共享,還要具備高度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京城,作為國家的心臟,必須擁有一個能夠支撐未來幾十年的資訊基礎設施。”

京城區域網的構想並非空穴來風。

李衛東的腦海中早已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藍圖。

這個區域網將透過光纖將京城的各大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軍事機關全部連線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資料共享網路。

透過這個網路,各個部門可以實時交換資訊,極大提升政府和科研機構的工作效率。

“首先,我們需要在京城內鋪設光纖通訊網路。”李衛東在黑板上畫出幾條粗線,代表著光纖的主幹路線,“這些光纖將成為整個區域網的骨幹,連線所有的核心節點。”

光纖通訊技術是李衛東整個網路構想的關鍵。

西方世界發明的時候通訊技術還主要依賴銅線,速度和頻寬都極為有限。

而李衛東選擇了光纖,因為光纖不僅傳輸速度更快,而且能夠支援大規模的資料傳輸,且具有極高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