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德武南下,吳家姐弟都在各自奮鬥
穿成年代極品老太后奪了女主機緣 大豬蹄子與大雞爪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石榴,只要你想,婚姻孩子都不會成為阻礙你上進的理由。這次參加高考的學生,有的已經成家了。”
好友剛準備說點什麼,懷裡的孩子突然“哇哇”大哭起來。
只能先哄孩子,可無論怎麼哄,孩子都在哭鬧不止“冬梅,我只能送你到這了,我得回去奶孩子。”
看著好友抱著孩子走進紡織廠家屬樓,冬梅眼眶突然酸酸的,嘆了口氣。
這一年,國家作出了重要決策,下發了關於農村土地改革的相關檔案。
從省政府到縣政府,等訊息傳達到紅星公社已經到了寒冬時節。
下轄生產隊的隊長全部被要求去公社開會,開會結束當天下午,各生產隊便組織隊員在曬穀場開會。
“所有村民聽到廣播立即來曬穀場集合,再通知一遍,所有村民聽到廣播來曬穀場集合。”
村民三五成群相約前來,等人到的差不多,隊長這才把會議的內容傳達了一遍。
“即日起,土地根據各家現有人口,下發到各家,由大夥各自管理,每年上交一定糧食稅。”
“在土地核定下發完成結束之前,暫時還是集體出工。以後土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了。”
“縣裡還說了以後你們養雞鴨鵝,都不再限制數量。”
這番話給村民帶來巨大的震撼“啥!我沒聽錯吧,這土地又歸咱老百姓自已種了。”
有人“這話你也信,我可不信,現在集體幹活也還成。”
“隊長,那咱們隊養雞場怎麼辦?算集體的還是怎麼說?”
一說這個,大夥都比較感興趣。
“既然有人提到養雞場,那我就說一說。還是按之前出資比例來分配收入,算集體合資。”
“無論以後怎麼擴大規模,優先考慮咱們隊的人。”
別管大夥怎麼議論,分田地這事還是進行了下去,在這過程中少不了有人挑事有人不滿。
吳家按現有人口分了七畝地,水田一畝五分,山地分了五分,上等肥沃的地分了四畝,中等的分了一畝。
招娣仍舊在養雞場忙碌,冬竹前幾年唸了四年書,眼下卻是琢磨醬菜,準備自已出售。
冬蘭跟著赤腳醫生學了幾年醫,識得不少草藥,也會看個感冒頭疼腦熱。
大姐考上大學這事也激勵了她,要好好學習,讀個醫,以後救治更多的人。
四妮冬菊年歲小,暫時看不出有啥興趣愛好。
次年,上面逐漸放開了對國內市場的監管,有膽大的開始自已支個攤賣點吃食。
國營飯店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取消了吃飯要用票的規定,透過研發新的菜品,留住了客人。
德文自已掏錢承包了十年池塘,買了魚苗,養魚種藕。
這一大膽的行為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好奇,伴隨著魚苗不適應逐漸死亡,大家都存了看笑話的心態。
走訪其他養殖戶,寫信去諮詢省城科研所的專家,不斷改善魚塘生態環境,死亡率逐漸減低。
到了夏天,一池荷花,白紅相間,微風拂過,格外美麗。
而老二德武,這個吳家最不成器的人,反其道借了筆錢,一人獨自南下。
-------------------------------------
十年後,曾經的靠山生產隊已經變成了幸福村,成為鎮遠縣數一數二的富裕村。
提起這個村,大夥都豎起拇指。
村裡修了柏油路,家家戶戶通了電,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這還不算,十里八鄉出名的姥姥牌醬菜原產地出自這裡,暢銷幾個縣城的走地雞養殖基地在這。
最大的油菜花種植基地,原生態鯉魚養殖,荷花觀賞基地。
幸福村是最早被打造成旅遊村的地方,村民蓋了樓房,接待遊客。
後山一直未被承包,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風光,種滿了果樹,供遊人參觀。
幾位新來的遊客正在村民帶領下準備去參觀下後山。
這時,一輛小轎車停在路口。
從車上下來一個夾著公文包,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
緊接著,下來一個打扮時髦,踩著高跟鞋,燙著波浪卷的女人。
夾著嗓音“德武哥,沒想到你老家發展還不錯嘛。咱們事先可說好了,結婚可以,你之前那個小崽子可得留在鄉下。”
德武不耐煩的打斷道“行了,答應你的我不會反悔,這次我們就住兩三天。”
村民認出來人正是離家十年未歸的德武,不禁感嘆道“德武,這些年你去哪了?”
“大膽叔,你們這是要去哪?對了,咱們村怎麼變化這麼大?聽說有啥姥姥牌醬菜基地?”
德武從西裝口袋掏出一包煙,遞過去,隨意打聽道。
“嘿!說起這事,多虧了你們一家。你剛才說的姥姥牌醬菜就是冬竹那丫頭和你娘研製的,連老外都喜歡吃呢。”
“看我糊塗了,你這些年不在家,自然不曉得這些。對了,你這次回來,打算待幾天?”
大膽叔善意提醒道“你娘去了外省,據說去考察,要辦新的廠。村裡倒是除了你娘基本都在。”
考慮到他多年未回家,特意給他指了方向。
“咱們村那棟四層小洋樓就是你家的。”
“對了,你兒子吳涯今年考上滬市的大學。你回來的太晚了,剛好錯過了。”
德武尷尬的笑了笑,想要解釋什麼又覺得無力。
對於兒子,他無疑是愧疚的,但後面就選擇了逃避。
本以為這次回來能炫耀一番,讓當年看不起自已的父老鄉親,特別是他娘後悔。
結果卻發現事實和自已想的有差距,覺得沒意思,扭頭坐上車,喊上女伴,一踩油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