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燒木炭,種植物
暴雪降臨:天災種田忙 威基伍德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據追風說,它們族群本來在山裡生活得好好的,奈何接連遭受變異野獸襲擊,族人死傷慘重,十不存一,被迫向南遷徙。
然而,遷徙的路上也不太平,有時會被變異野獸追殺,有時會被變異植物誘殺,有時還會被人類獵殺。
原本三十多匹的馬群,死的死,傷的傷,殘的殘,最後僅剩下九匹馬。
即便如此,它們仍未放棄希望,繼續向南遷徙,想要找到合適的棲息地,開始新的生活。
但上天並未眷顧它們。
它們在路上遭遇了極為罕見的強風暴雪,能見度大幅度降低,不知不覺走散了。
雲落聽後一陣唏噓,奈何手裡一點線索都沒,想要幫忙也無從幫起,只能暫時作罷。
眼瞅著天色越來越暗,天空甚至飄起了幾朵小雪花,兩人連忙拖著砍好的木頭往家裡趕。
還沒走到山腳,就看到嫋嫋白煙繚繞在鍾柳兩家上空,然後飄向田野,瀰漫在村子各個角落。
如今這個天氣,生火取暖是重中之重,鍾柳兩家每天天還沒亮就去山裡砍樹撿柴,等到傍晚時分再運回家。
大家都是一家人,陳沈兩家自然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也跟著他們進山,砍樹撿柴,兩家的院子很快堆滿木材。
院子裡到處都是積雪,一旦融化,雪水就會把木材打溼。
他們一合計,打算弄個窯洞,把這些木材燒成木炭。
木炭,是木材或者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或者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熱解,所殘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體燃料。[1]
木炭比木材耐燒,木炭燃燒時,不會出現熊熊火焰和白煙,也不會有嗆人的氣味,就連產生的有害物質,也比木柴少得多。[1]
木炭的製作方法主要有三種,分為窯燒法、乾餾法和木炭機制炭法。
鍾柳兩家採用的是窯燒法。
他們在後院的山坡上挖了兩個圓形大洞,直徑約兩米,高度約一米五,窯口開在正西側,大致五十厘米寬,八十厘米高。
隨後在窯洞底部挖幾條互通的小溝,便於空氣流通,再在窯洞頂部打一長孔,插上鐵皮煙筒,又在窯口左側開個燒火口。
秋冬季節,村裡一般刮西北風,只要風一吹,窯洞裡的火苗就能從燒火口蔓延至整個窯洞,洞內的木材得以充分燃燒。
剛挖的窯洞還不牢固,他們將黏土、沙子和稻草按比例混合,不停摔打夯實,抹在窯洞內壁,形成一道結實的土牆。
燒炭的木材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選用木質硬、密度高的木材,這樣燒出來的木炭,質量比較好,分量也足。
他們挑了些合適的木材,如橡樹、麻櫟樹、果樹等,鋸斷、劈開,切割成相同尺寸的長條。
裝窯是一門技術活,因為窯的上中下溫度不一,所以要根據柴火的老嫩程度按順序進行裝窯。[2]
然而在此之前,眾人從未燒製過木炭,根本沒有什麼經驗可言,只能按照從下到上、從裡到外的順序豎立擺放。
裝好窯後,就是封窯頂。
用粗圓木架好窯頂,鋪上一層稻草,再蓋上一層厚黃土,噴灑適量的水,不停捶打,使其牢牢粘住。
用磚頭將窯口堵住,在牆磚外側抹上一層粘土,封住窯口,再將提前燃燒好的木炭送進窯洞內,拿扇子扇風,使火勢更旺。
由於生柴水分重,剛開始燒的時候,煙囪裡冒的是白煙,伸手接近,可以明顯感覺到有水蒸汽逸出。
燒製一段時間後,生柴裡的水分陸續燒乾,煙囪開始冒青煙,手接近時可以感受到些許乾熱。
當煙囪冒藍煙時,就說明窯內的木材已經全部燒著了,需要用稀泥和石塊封死煙囪和燒火口,不讓煙氣湧出。
不過,這兩座炭窯是新建的,窯內的木材不好點燃,往往需要燒上個兩三天,才能燒均勻。
這時候的炭窯離不得人,需要不斷添柴加火,調整火勢。
經過商量,鍾家值上半夜,柳家值下半夜,其餘人回家吃飯歇息,第二天來接替他們。
雲落和傅晚舟早早回了家,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等沈雲起三人回來,便把飯菜端上桌。
吃飯的時候,雲落把王鵬兩人離開的事說了說,讓他們不用再顧忌,平時想說啥就說啥。
至於巨樹有意識及與她做交易這兩件事,雲落沒有說。
倒不是不信任他們,而是這些事過於神奇,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險。
怕被發現,兩人昨晚把分枝種下後,便匆匆趕回家睡覺,今天又忙了一天,採摘的植物到現在還沒種下,看著有些蔫巴。
他們從井裡打了幾盆水上來,倒入適量的生根粉,攪拌均勻,把植物放進水裡完全浸泡。
水稻和小麥種下去也有好一段時間了,相繼進入拔節抽穗期,田野裡綠浪翻滾,沉甸甸的稻穗和麥穗隨風飄揚。
兩人趁著這個空閒,運了好些肥料到地裡,給水稻和小麥施肥,順便除下雜草。
這個時候施的肥叫穗肥,以氮鉀元素為主,一般為尿素和硫酸鉀,再輔以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噴灑,補充少量的磷元素。
地裡的蔬菜主要分為四大類,即葉菜類、豆類、瓜果類和根莖類。
其中,菠菜、生菜、白菜等葉類蔬菜長勢良好,綠油油一片,約莫再過個兩三天,就能開始採收。
雲落隨手抓起葉菜地裡的泥土,細細一捏,感覺有些乾燥,才用噴水槍澆水。
根莖類和瓜果類的蔬菜,生長週期和成熟期都比較長,此時剛進入開花坐果期。
傅晚舟繞著種植這兩類蔬菜的田地走了一圈,將植株身上的側枝、病葉、老葉以及枯黃葉通通拔掉,減少養分消耗。
幾天沒來地裡忙活,耽擱了不少活計,饒是兩人精力充沛,也一直忙到月上中天才忙完,渾身大汗淋漓。
他們沒有停歇,將浸泡好的植物放進簸箕,瀝乾水分後,鋪平在桌子上。
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不盡相同,如溫度上,有的耐熱,有的耐寒,如光照上,有的喜陽,有的耐陰,如喜水上,有的耐旱,有的喜溼,極為複雜。
雲落是學農的,要是培育和種植農作物,她還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讓她種植這些珍稀植物,那真是兩眼一抹黑。
傅晚舟就更不用說了,平時醉心於科學研究,幾乎沒了解過這方面的知識。
兩人坐在屋裡,藉著明亮的燈光,翻閱種植書籍,辨認桌上的植物,書寫相關的種植指南。
一個小時後,他們背起竹簍,把桌上的植物放進去,左手提著手電筒,右手拿著鋤頭,往山裡快步進發。
兩人走走停停,不時討論幾句,尋找合適的種植地,他們幾乎將前兩座高山都走了一遍,才把所有植物種下。
想著也是順道,雲落還拿了不少野菜種子和中藥種子在身上,凡是路過的林子,都撒上一把,讓其自由生長。